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就会有探究欲望,课堂教学就有文章可做。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让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一步步进入知识的海洋;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明确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少用脱离学生语言环境的词语或字眼,提问语言要明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把问题表述清楚,让学生听清楚问的是什么,提出的问题要充分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发问时,尽量做到长话短说,如果问题太长可设计成课件或用文字呈现。教师把问题提出之后,就不要再复述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倘若某个学生没有听到教师所问的问题,教师可另行指定一个学生回答。
二、提问要把握时机,看准火候
在备课中有充分的准备,同时,对一些不能满足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需求的问题要及时调整,把握最佳时机提问,当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当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意问”,更不能“惩罚问”,及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即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提出问题,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使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
三、提问要精益求精,不繁杂琐碎
教师提的问题精要恰当,不宜太多。一堂课如果问题太多,学生长时间地处在思考中,就会厌倦、懈怠,学习的质量就会明显下降。另外,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但要经得起推敲,而且要形成最优化的问题串,即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问题之间形成有机的严密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严格的思维训练。
四、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对优生可适时“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提升”,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还有,教师要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地引导学生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探究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让思维的方向由一点引发出去,不断扩散到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以求问题的灵活解决。既要在备课中有充分的准备,同时,对一些不能满足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需求的问题要及时调整。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先提出问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五、尊重学生的提问权
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思想的人,每一堂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这些想法或疑惑一经产生,便急欲一吐为快,否则即会形成一个个思维干扰;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宣汉县柏树镇中心校 杜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程序)近日,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对全市22个重点林场、854处视频监控点位进行了拉网式摸底排查,...
宣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