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城老人放飞快乐与健康

达州新报 2020-11-27 00:38 大字

常言道,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好天气。然而临近三九严寒,达城州河边及通川桥上依然有不少鹤发暮年的老人,沐浴着冬日的暖阳,端着线盘仰望蓝天,不亦乐乎地迷醉在自己的放飞中。“老鹰"“蜻蜓"“燕子"“飞龙"“蜈蚣"“金鱼"……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风筝飘飞在州河上空随风漫舞。

“放风筝不分季节,只要有风随时可以放飞。"家住达川区草街子社区72岁的张大武老人说,他与风筝结缘起于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他在老家石桥乡念高中,一天放学时见几位高年级的同学在操场上放风筝比赛,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飘飞在蓝天上很是壮观,让他心羡不已,同时也萌发了制作风筝的兴趣。放学回家后,他便带上刀具到竹林里砍了一节竹子,划好蔑条自制了一只“蝴蝶"风筝,在风筝后面贴了几条长长的花尾巴,并在风筝上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字。一切就绪后便带到学校操场上去放飞,结果那天风太大,加之风筝线不结实,风筝刚升空不久便被大风卷得无影无踪。

“现在风筝是在网上买的,不但造型漂亮,线也结实,一般的风是吹不断的。"张大武说,他有“老鹰"“蝴蝶"“眼睛蛇"“飞龙"“蜈蚣"“牛头"等十几只风筝,每只风筝五十至七八十元不等。风筝不追求“高大上",只求放飞心情,放出健康,给自己的夕阳生活增添乐趣。前些年,张大武在州河边放风筝,他的风筝与老友的风筝因绞线和挂树梢“牺牲"了好几只,觉得很可惜。现在每天早餐后,张大武便来通川桥上放飞,站得高看得远,州河、山峦、蓝天尽收眼底,让他心旷神怡。加之桥上视野开阔风又大,一点不担心高压线和高大建筑物挂风筝。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放风筝是张大武的“必修课"。放到9点后,张大武便与老友们相约前往廊桥农家乐或翠屏山上去游玩、打牌与共进午餐,下午则在社区与老友们打打小麻将或聊天转路,每天开心无比。当问及身体状况时,张大武乐呵呵地笑侃说:“我们就是‘棒棒’命,‘三高’与我们一点不沾边。"

69岁的肖大爷原在外地政府部门工作,年过花甲后患有肩周炎、颈椎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退休后回到达州,每天上午与老伴转会儿滨河游园,便宅在家里练书法与看书看报,多年的颈椎、腰肩疾病一直没减轻。五年前,听从一位老友的建议开始放风筝现大有好转。“看嘛,两手反扣身后来个‘苏秦背剑’,颈脖也可转动360度,想不到放风筝还治好了我的老毛病。"肖大爷边示范边笑着说。

“从小我就是风筝迷,放风筝是我唯一的爱好,一天不放就觉得不舒服。"家住滨河东路的黄大爷说,他原在宣汉老家念小学时,与同学逃学到郊外放风筝,被班主任训责后罚站三小时,回家还被父亲抽打了“三十大板"屁股,至今还记忆犹新。黄大爷称,他有16只风筝,除3只属自己亲手“制造"外,其它全是网上买的,最长的“蜈蚣"风筝有20多米。

“我们不但在州河边放,还常到巴人广场、莲花湖湿地公园、塔沱湿地公园与翠屏山上去放飞。"黄大爷说,风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放风筝健身又健心,既锻炼了身体又放飞了心情,同时还结识了不少老朋友,让夕阳生活过得更开心更充实。(本报特约记者 赵明阳)

新闻推荐

用心做好每件事 记达州市第五届劳模李彦静

李彦静(右)向人民日报记者介绍公司党建工作。“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和担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初心不改,立足岗位,更加努力工作...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