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残疾人所想 记身残志坚的致富带头人陈小龙
陈小龙(右三)给村民传授种植技术
陈小龙是一位先天肢体残疾人,他种植脆李成为乡里的致富带头人,带着乡邻创业,给贫困残疾群众提供岗位、传授技术、赠送树苗。
“从创业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残疾人。健全人能做的,我多努力也能做。”陈小龙身上有一股倔劲,他说:“人的潜力无限,不开发就是废墟,挖掘就是一座‘宝藏’,包括残疾人。”
一瘸一拐 带头种植脆李
8月的一天,记者走进宣汉县峰城镇板桥河村的脆李园,密密麻麻的脆红李压弯了枝头,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地诱人。工人们穿梭在脆李园里,正在忙着采摘李子。
“今天,订单是3000多斤,我们必须要把这个任务完成,大家有没有信心。”陈小龙在现场为工人们加油鼓劲。“有!”随着一阵高声的应答,工人们又投入紧锣密鼓的采摘工作中。
陈小龙是宣汉县晓龙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同时也是峰城镇残联专职委员。41岁的他先天性肢体残疾三级,因身体缺陷,从小就遭受歧视,在外务工也是四处碰壁。
“我18岁就到广州务工,刚开始很多厂都不用我,只能够做点苦工,没有挣到什么钱,后来遇到一位好心老板让我在他的煤气公司上班。”陈小龙告诉记者。
几年后,陈小龙有了积蓄,但他始终觉得,不能一辈子打工,他开始寻求自主创业的机会,“回到家乡后,看到老家很多土地荒芜,加上脆李是宣汉县的第一水果产业,通过在外学习考察,2014年我下定决心在老家种植脆李。”
说干就干,陈小龙在宣汉县峰城镇牙石村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青脆李、脆红李,并在2016年成立宣汉县晓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脆李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和吸纳当地村民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2018年,陈小龙参加市残联组织的残疾人“云客服”培训班后,在京东、微店等平台,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网店。
带头致富 帮助残疾人创业
“在外面打工没得人要。”今年45岁的冉隆国,是板桥河村贫困户,在一次机器操作不当后造成了肢体三级残疾,在外务工变得十分困难。
陈小龙在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后,主动将他招聘为合作社的工人,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我自己是残疾人,深切地感受到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陈小龙真诚地说,合作社之所以取名为“晓龙种植”,就是想告诉残疾朋友要增强信心,发扬龙马精神,身残并不可怕,有国家的好政策,有爱心人士的帮扶,再加上自己的永不放弃的干劲,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我作为峰城镇残联专职委员,常常提醒自己要心为残疾人所想,情为残疾人所系,利为残疾人所谋,一定要把针对残疾人的惠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经过陈小龙的不断努力,晓龙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现已吸纳会员100余户,产业面积达1700余亩,种植有青脆李、脆红李、蜂糖李、车厘子,涉及牙石、板桥河、豆溪、仁义4个行政村,同时招聘残疾人7人,季节性用工20余人,通过产业带动,脱贫达30余户100余人。
“通过小龙给我们传授技术,帮我们找销路,我的5亩多李子可实现销售收入2万多元。”板桥河村村民冉启云说。
“脆李发展已经成规模了,我开始着手发展车厘子产业。”陈小龙说,在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下到雅安市汉源县参加了车厘子培育考察学习,如今合作社在板桥河村流转土地100余亩,已订购了一批树苗,准备12月份种植车厘子,打造宣汉的车厘子品牌,争取带领更多残疾人致富。
陈小龙把残疾群众当家人,在扶残助残工作中先后荣获达州市 “十大自强之星”暨“十大助残之星”提名奖,宣汉县2014年度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宣汉县2018年度“优秀残疾人康复协调员”,先后多次获得县级“优秀网格员”等荣誉称号。
□文/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乙斯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10月17日消息,10月17日上午,因连日降雨,四川宣汉县北部山区漆树乡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造成民房被埋。本文图片均来自...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