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农技 宣汉让油菜出更多“油”

四川农村日报 2020-10-20 06:15 大字

□漆楚良 特约通讯员 张平

“要开好主沟和边沟,根据田间排水情况按3-4米开厢,主沟深30厘米、宽20厘米以上,厢沟深20厘米、宽15厘米以上,做到深沟高厢,厢面平整、高低一致,沟沟相通,排水通畅……”9月28日,达州市油菜直播现场观摩培训会在宣汉县明月乡万古村顺利举行,农技人员面对面传技解惑和交流学习,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宣汉县全面实施“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的油菜轻简生产技术体系,探索“油、菜、花”融合发展路径,把油菜产业发展作为脱贫奔康及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进产油大县向产油强县跨越。2020年,全县油菜播种面积44.08万亩,总产8.56万吨,分别较2019年增加0.03万亩、0.12万吨,创造历史新高。

园区示范添动力

2013年,大学生桂刚回乡创业,创办宣汉县海平种植家庭农场,成立了宣汉县桂花米业有限公司,在明月油菜示范园区创新“公司+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发展水稻种植基地1000余亩,订单面积1000亩,配套农业机械30余台,在方斗食品园区新建2个现代化加工车间。

明月油菜示范园区以宣汉县海平种植家庭农场为主体,辖万古、黄马、平等、大鱼池等5个村,面积1500亩,核心示范区200亩。奥兴油99、蜀 丰 6608、景 油517……在明月油菜示范园区,田间展示油菜优新品种18个,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研究创新、示范推广,探索集成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模式。

明月油菜示范园区是全县四大园区之一。近年来,该县坚持示范引领,创新驱动,把示范园区建设列为首要工作内容,全县按区域、分功能建立4个重点示范园区,面积达1万余亩,为生产发展增添动力。

示范园区实行油菜生产良种统供、技术统训、肥料统配、种子统播,病虫统防、机械统收“六个统一”,扩大辖区油菜种植面积,奠定油菜扩面增产基础;拓宽新型经营主体增收渠道,通过增种一季油菜及开展农机助耕、托管服务等新业态增加收入;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小春生产发展;多种新技术有机结合,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创新油菜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新路径。

轻简栽培增效益

在距离田地约1米高的空中,一架无人机正在匀速飞行。田坎上,一位工作人员操控着遥控器,只见一粒粒种子从无人机下方有规律地向田地播洒……原来,这是达州市油菜直播现场观摩培训会展示的无人机智能化精量条直播技术。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无人机的性能、基本参数及发展优势,并对无人机进行手动操作、全自动操作及手动自动结合操作来演示无人机播种作业。

“一亩田只需 2-3分钟就可完成播种,且可以成行播种,比人工播种效率提升约7倍,可节省人工费用200元左右。”宣汉县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唐贵成说,该技术是一种不用育苗、移栽,直接将种子精量播于田内的栽培方式。

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采取油菜免耕直播、机动喷雾器直播、精量播种机播种、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等轻简栽培技术,缓解劳动力紧张状况,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粮油增产、农民增收。

为把油菜病虫害损失和疫情防控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天生、柏树、大成、黄金、普光、南坝等30多个乡镇农技站主动联系县农机化推广站,利用“无人机”进行油菜病虫防治,既解决了农村地区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又减少了施药人员聚集造成疫情传播的风险。全县已防治油菜菌核病近20万亩,节约劳动力近2万个,深受老百姓好评。

新闻推荐

宣汉县“轻简技术”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开好主沟和边沟,根据田间排水情况按3-4米开厢,主沟深30厘米、宽20厘米以上,厢沟深20厘米、宽15厘米以上,做到深沟高厢,厢...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