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金字招牌 续写教育辉煌 宣汉中学:巴蜀名校 清北摇篮 2020年1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2020年达州市文科第一名冯晶莹与任课教师合影。
祝贺条幅挂满宣中校门。
亮丽的校园。
读书亭。
名人题写的校名。
洗墨池。
争相拍摄视频。
学校领导、教师查询清北录取信息。
□本报记者 王万礼
宣汉中学近年高考数据一览
年 度 本科上线 一本上线 清北录取
20171833人673人10人
20182114人869人10人
20192502人1084人15人
20202562人1095人15人
2020年宣汉中学清北录取名单
清华大学(10人):
陈骏骐 张 念 李 峰 王 旺 郭 城
蒲佳明 马云翔 严珂一 李俊龙 李园园
北京大学(5人):
冯晶莹 康芮菡 陈 庆 李俊杰 赵藜蓉
“砰,砰砰砰……”一道道绚丽的烟花腾空而起,点亮蒲江两岸。
在今年高考中,宣汉中学本科上线2562人,其中一本上线1095人,均创历史新高。该校高三(1)班学生冯晶莹同学以634分的优异成绩,获得达州市文科第一名。
8月14日晚,清华、北大国家专项招生计划陆续放榜,宣汉中学共有1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这一道道绚丽的烟花,是宣汉中学今年高考丰收的捷报,也是对宣中教师辛勤耕耘的歌赞,更是对莘莘学子鲤跃龙门的祝福。
60年114人上清华北大
宣汉中学办学百年有余,自1961年符必容、牟金昌考入北京大学以来,迄今共有114人考入清华、北大。
纵观宣汉中学清北榜,1961年至2013年的50余年间,该校共有44人考入清华、北大;2014年至2020年的7年间,共有70人考入清华、北大。这意味着该校最近7年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远远超越过去50余年的总人数。其实,最近这7年,宣汉中学不仅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猛增,考入其它“双一流”大学的人数也是直线上升。
宣汉中学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与“国家专项计划”等惠民政策密不可分,更得益于该校对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国家专项计划”惠民政策,面向四川68个县(市、区)实施,宣汉县仅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宣汉中学想尽一切办法让“专项计划”落地,惠及广大农村孩子。首先,吃透政策,实施针对性培养策略;其次,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宣传标语等广泛宣传,让政策深入人心;然后,积极与相关高校畅通联系渠道,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政策解读或志愿填报指导。
“‘国家专项’‘少数民族待遇县’等惠民政策,让宣汉教育步入快车道。”宣汉中学教务处主任童国武介绍,通过不懈努力,该校不仅与清华、北大建立了良好的双向互动机制,还被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一流大学授牌“优秀生源基地校”。
助推宣汉教育生态改善
“妈妈,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好厉害!我长大了也要读宣中,考清华、北大。”8月14日晚,一位身着红色上衣的小女孩一边用手机拍着视频,一边自信满满地对妈妈说。
这名小女孩名叫符明丽,是宣汉县西北中心校四年级学生。符明丽的母亲介绍,一家人原本住在宣汉县柳池乡,为了孩子读书,才在县城买房落户。
“儿子,加油!你要好生读书,争取将来像这些哥哥姐姐一样考个好大学。”廖女士带着正在读小学的儿子符灿前来观摩烟花表演,希望儿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宣汉中学高三(1)班学生石佳的父母也在人群之中,今年石佳考了607分,他们非常满意。
记者在现场看到,宣汉中学前校门对面的街道站满了当地市民,他们纷纷对宣汉中学取得的优异成绩点赞。
宣汉中学本届高三年级主任祝隆中说,自己在宣汉教育战线奋战了数十年,见证了宣汉教育的兴衰。前些年,宣汉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宣汉中学在达州市同类学校排名靠后,直到宣中新校区落成后才有所改善。
以宣汉中学为首的基础教育逐渐崛起,推动了宣汉县教育生态不断改善。
首先,政府舍得投入。自2014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10.5亿元,用于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化解了“大班额”等难题,让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顺应大势、积极作为,提出“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赛场竞技要水平,向考场应试要成绩”的“三向三要”发展路径,厉兵秣马、号角声声,为宣汉教育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广大家长看到希望、充满信心。
然后,在广袤的乡村,邻里之间以前常常在一起“比房子、比票子、比车子”,如今则变成了“比孩子”,比谁家的孩子考上好大学,比谁家的孩子更有出息。
今年,宣汉中学克服了“入口优生少、开学师资缺、疫情影响大”三大困难,通过全体师生的奋力拼搏,终于向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相信宣汉中学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宣汉教育的金字招牌会越来越亮。
成功秘诀:守正出奇 务实笃行
宣汉中学位于秦巴山区,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在教育硬件、师资、生源等均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宣汉中学为何能屡创奇迹?
车头有思想
师生有方向
《孙子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宣汉中学的教育改革策略是‘守正出奇’,坚守正道、出奇制胜。”宣汉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政军说,教育是一项千秋伟业,只有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创新改革才能有实效、出成果。作为四川省首届名校长,他将《孙子兵法》的谋略融入了学校的教育改革。
2017年,宣汉中学明确提出“立足健康成长,放眼终身发展”的育人理念,并坚持“安全第一,健康第二,品行第三,学业第四”的育人原则。“一个学生如果成绩优秀,但品行低劣,将是社会的危害;如果成绩优秀、品行高尚,但健康有问题,也将成为社会的包袱;如果成绩、品行、健康都很好,但出了安全事故,更是社会的损失。”李政军说,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便是宣汉中学的办学方向和宗旨。
“幼儿重在兴趣培养,小学重在习惯养成,初中重在方法掌握,高中重在品质形成,大学重在成绩提升,进入社会则需要做好人生选择。”李政军说,通过自己多年的探索实践,认为人生成长需要走好这六步,其中品质是兴趣、习惯、方法的集成,是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
于是,宣汉中学厘清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由认识、标准上升到行动;其次,明晰了“生源、师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出具体实施细则。
“李校长到宣中后,不断引入新理念,丰富来鹿文化内涵,让教师群体竞争意识更强、眼界更加开阔。”宣汉中学副校长、本届高三年级分管领导牟平说,李校长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是一位学者型、专家型校长,让全校上下团结一心。
高三年级副主任黄轩介绍,李校长来宣中后有三个务实的举动:一是分别深入9个备课组,与老师们一道探讨方法、查找经验教训;二是带领高三教师集体宣誓,点燃教师激情,增强凝聚力;三是深入学生中间,表演自编的“减压操”。
“初中阶段我在成都求学,因未能直升当地高中,便返回了宣汉。”2020年达州市文科第一名冯晶莹介绍,成都与宣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她感觉宣汉中学的教育方法更适合自己。
同事即战友
携手炼“真经”
“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感觉身子一下直了起来。”宣汉中学高三(18)班班主任向凌锋说,高三这一年,天天早出晚归,没有周末,“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心里终于释然。”
今年达州二诊考试,宣汉中学整体成绩不容乐观,妈妈不知从哪儿获得小道消息,回家与向凌锋求证。从未与妈妈红过脸的向凌锋,第一次与母亲争得面红耳赤。
“当时,老师们感到压力特别大,心里很不服气。”向凌锋介绍,在学校统一安排下,老师们进行了“限时训练”“学生互评”“挑战压轴题”等强化训练,周末还进行培优辅差。
高三年级副主任谭光鲜则为学生准备了三个特别的作业本:一个错题本,用于收集日常错题,并要求学生查原因、重做和反思;一个难题本,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梳理思维方式,找准难点和堵点;还有一个好题本,学生遇到感兴趣的好题,先在小组内进行探究,然后再分享给全班同学。
高三年级副主任刘双全介绍,宣汉中学还启动了“临界生针对性培养计划”,将年级大目标转化成班级小目标,然后落实到每个教师人头,进行因材施教。所谓“临界生”,是指在目标任务数前后100至200名左右的学生,“加把劲便能上一本或本科线。”
宣汉中学高三(13)班班主任唐全周表示,在高三下学期,学生要历经“强化训练、适应性训练、魔鬼训练、仿真训练”四个阶段。最后一周,则不准老师集体讲课,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和提升方法。
“宣中老师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同事,不如说是战友。”宣汉中学高三(1)班班主任王安元说,老师们一起“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并肩携手闯过了一道道激流险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市人社局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宣汉县白马镇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举行了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