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现代物流撬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达州日报 2020-07-16 09:36 大字

2020年4月28日,首趟中欧班列达州专列从高新区驶出。(本报记者 谭楚甲 摄)

“呜……”4月28日上午9时30分许,首趟中欧班列达州专列从达州高新区驶出,装有产自达州的鞋类、玩具和化工产品的集装箱,历时15天左右就抵达了俄罗斯莫斯科、德国汉堡等地。这标志着达州市经成都青白江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到欧洲的新通道正式打通。

中欧班列达州专列承载着达州通联各地及全球的梦想,也是达州市现代物流飞速发展的体现。数据也是最好的证明:2019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超5000亿元;公铁水空货运量超1.4亿吨,居全省第二位。

将优势转化为胜势

达州是四川“东出北上”交通枢纽,境内铁路6条、高速7条、机场航线13条,依托即将建设的成南达、西达渝两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可承东启西融入成渝、联北贯南走向全国。

2018年年底,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达州被定位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抓住机遇,搭乘物流快车,扩大对外开放,自然能把优势转化为胜势。

目标明确,又该如何实施?据了解,达州市聘请专家团队编制了《秦巴地区综合物流枢纽规划》,提出“一核-五园-六中心-若干配送网点”的“1+5+6+N”物流节点布局体系,对全市物流产业空间布局、发展定位、实施路径作了详实的论述和指引。同时,各县(市、区)启动完成了辖区物流资源调查、重点领域研究等规划编制前期工作。

截至目前,达州市建成仓储总面积超80万平方米,冷库库容超30万吨,使用率达80%以上。规上物流企业达到60家、3A级物流企业8家;启动建设了保税物流中心(B型)、铁路专用线等重大物流功能设施项目。

产业发展还必须招大引强。达州市积极引进落地了京东大件分拨中心、中国供销冷链物流基地等10多个重大物流项目。据统计,这些项目计划总投资将超150亿元。

放大效应加速发展

2019年,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物流难、成本高问题,达州市开辟了达州到成都、重庆、深圳的电子产品物流专线,为电子信息企业节约物流成本40%以上。“物流的兴起,加速了招引外资的进程。”达州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2019年,达州市开通了经达州至万州通江达海的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和连接万州经达州联通北部湾、东南亚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实现了“天天班”和“月月班”。

为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推进区域口岸物流合作势在必行。

据了解,达州市将推动达州铁路无水港和万州-开州水运港联动,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大港区,共建粮食、木材等大宗货物集疏运项目,切实将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打造成成渝双城地区及周边省市货物西进东出国际物流大通道,构建区域铁水联运和口岸协同发展示范。

达州市还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积极融入北部湾和东南亚市场,强化与防城港、钦州等地特色农产品、建筑建材、生鲜冷链产业合作,提升班列运行规模。积极构建与成都产业承接机制,参照青白江铁路港,高标准建设达州国际铁路港。

撬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业,最根本的是配套建设、提升服务,以此撬动产业结构大调整和经济社会大发展。

为提升物流对园区、对产业、对贸易的带动引领作用,达州市还制定了《枢纽建设攻坚方案》,以主城区为核心,重点发展铁路物流、保税物流、配送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以万源、宣汉为北部发展极,重点发展资源能源型大宗物流、特色产品快递电商物流;以大竹、渠县、开江为南部发展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鞋服等特色产业物流和农产品电商物流。

为加快秦巴物流园区建设,达州市出台了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明确了开放平台的建设。将加快南部物流片区公路网络、铁路专用线和水电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招商项目及早落地;将全力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国家批复,并建成投运;将推动航空口岸、铁路口岸进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

同时,力争将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纳入国家支持范围,推动与万州水运枢纽、青白江陆港枢纽构建便捷共享的服务网络,拓展辐射范围。

“我们将推动发展智慧仓储,鼓励运用无人分拣、云仓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发展绿色配送,构建生活物品、生产物资、健康医药和城际配送4大供应链生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市口岸物流办有关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刘姣

新闻推荐

红色教育庆祝党的生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缅怀党的丰功伟绩,传承党的优良传统,6月28日,达州市达川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局党支部的全体...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