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婚女嫁“天作之合” 哭嫁骂媒不合时宜(一)

达州晚报 2020-06-08 09:18 大字

小时候,听老年人说达县大树坝、南岳场、黄庭场以及宣汉县部分乡场,姑娘出嫁有“哭嫁”“骂媒”习俗。

上世纪80年代,我忝列修志门墙,发现“哭嫁”“骂媒”是清代及民国年间部分地方民间婚俗中的插曲,据说源于周代,从古代《礼仪·婚礼》中可以看到“哭嫁”的影子,但没有具体情节。

现存的达州旧地方志说:“达州自兵燹以后,土著绝少,而占籍于此者,率多是陕西、湖广、江西之客,业已五方杂处,未免各习其俗。”这说明清代康熙后期以来,达州城乡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是移民,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以致民间风俗不尽相同,“哭嫁”“骂媒”之俗只在部分地方流行。

2008年,我涉及《达县大树区志》,得知旧社会该区内各乡场确有“哭嫁”“骂媒”习俗。2015年,我受聘编撰“中国名镇志”《达川区石桥镇志》,在石桥镇住了段时间,发觉石桥镇靠永进、香隆、涵水的几个村旧时也有“哭嫁”“骂媒”习俗。据说是从渠县传来的,至今还有个别老太婆会“哭”。

有天上午,我邀请80多岁的罗清远(女、不识字)、年近80岁也不识字的太婆潘XX、李XX(男、初识字)和几个对哭嫁感兴趣的老年人,在列宁街中段一个店内表演哭嫁,街上居民当成“特大新闻”,蜂拥来看“西洋镜”。门口叽叽喳喳,说好说歹:有人说一方一俗,婚姻有乐有苦,哭也应该;有人说男婚女嫁,“天作之合”嘛,本该喜庆,咿咿呀呀,哭哭啼啼太不雅致;还有人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媒人挨他妈些冤枉骂”……

石桥镇委、镇政府有鉴于此,一再责成、鼓励我多费点心思,把地方婚俗的演变,哭嫁骂媒的来龙去脉,给后世作个较为完整的交侍。

自古迄今,婚姻是人生大事中的大事,故称“婚姻大事”,是极其严肃复杂的社会课题。婚姻问题涉及人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男欢女爱,兴家创业,繁衍后代,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多种际遇。多数人因婚姻幸福甜蜜,也有人因婚姻苦涩凄楚,因婚姻不协调而产生的悲剧举不胜举,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史不绝书。远在周代,即刊行婚姻制度,其后各代大体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开始正式实行。把婚姻纳入法制体制,依法管理。足以证明婚姻不单是民间社会习俗,而且也是重大的政治课题。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要我这个半文盲把婚姻制度的历史渊源,几千年来的嬗变演绎说个子丑寅卯,勾勒著文写个甲乙丙丁,简直是“逼牯牛下儿”、“按公鸡在窝里下蛋。”话说转来,达州民间有“树老心空,人老癲咚,鸡婆老了打倒冲”俗话,我拉前扯后,东拼西凑罗列了这些资料,只能是“走到哪里黑了就在哪里歇”。算老癫咚给读者朋友“醒瞌睡。”

一、婚姻的传说——天作之合

旧时,达州各地婚庆多贴“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对联,横匾多写“天作之合”。这当然是迷信说法。但绝对不是人们凭空臆度的。

据《路史后记》《周礼媒氏》《太平御览》、《风俗通》等古籍记载,有一位名气很大的女神,就是神话中的女娲娘娘,她最大的创世业绩就是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造出鸡,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这天,她用黄土和水,依照自己的模样造出一个个小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总觉得速度很慢,于是扯下一根藤条,蘸满泥浆,挥舞起来,星星点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女娲造人,还有其他传说。

可是怎样让人类永远生存下去呢?要是死了一批再重造一批,那太麻烦了,于是她就创造了婚姻制度,自己充当人类第一个媒人,把男子和女子配合起来,让

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繁衍下去。

其间还有神话故事说,女娲曾祈求天神让她当媒人,使人类男女婚配,繁衍后代。后世人们把女娲奉为婚姻之神,也建庙祭祀她。每年到了阳春三月,青年男女到神庙附近举行欢游盛会,来选择自己的情人,只要两厢情愿,以夜幕为帐,以大地为床,自由结合,不受任何人干涉,爱神女娲就是牵线人。

后世人们把女娲娘娘奉为创世神、婚姻神或媒神。

把女娲娘娘说成始创婚姻制度和充当最初媒人,这与她身为人类老母的身份是一致的。这也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现实:部落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

还有另一种神话传说,女娲娘娘是古神伏羲的妹妹,兄妹二人结婚繁衍了人类。

我小时候,经常听大人摆“伏羲兄妹制人烟”的龙门阵,甚至说伏羲兄妹在某高山边沿把一幅石磨往山下掐,上礅下礅滚下山来又合在一起,结为夫妻,所以把男婚女嫁叫“天作之合”。

据马书田先生所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图说中国三百神》第9页说,唐代李冗所著的《独异志》有如下记载: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人民,议认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这也是证据。

在汉代的石刻画像中,有不少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画像,腰身以上为人形,穿袍戴冠,腰以下则为蛇身,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在一起。

伏羲女娲兄妹二人结婚而繁衍人类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早期血亲婚配的婚姻制度。

古人说:“食色,性也。”是说吃喝得好些和享受男女情爱,乃人之本性;又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强调吃饭和两性生活是人最基本的欲望。

可以说,人类诞生伊始,人们就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这不仅仅是人类自身生殖繁衍的动物性需要,同时更是人类高尚的情感追求和精神需要。爱情,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进化、发展和升华的美果。性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尽管中国千百年封建传统的禁锢与压制,但无数痴男情女为追求自由恋爱进行英勇斗争。早在汉代,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追求算是最突出的代表。

中国民间有《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新中国成立后都陆续搬上舞台。在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四大爱情传说之首,人们根据天体星座迹象,把牛郎织女故事神化为《路遇》《百日缘》《槐荫记》《天仙配》。

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牵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共有六颗星,其中三颗星组成“*——*——*”形状,好像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在赶路(人们说是“牛郎挑着一儿一女”),它是夏、秋夜空中著名的亮星,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织女星又叫“天际”——天帝的孙女,共有三颗星,成等边三角形,在银河西,与银河东的牵牛星相对。

早在春秋时期成书的诗经中,就有牛女二星的记载,但无故事情节。东汉后期一些文人模仿乐府民歌写《古诗十九首》其中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有如下诗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①。

终日不成章②,泣涕泪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③,

盈盈④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苦情,借喻有情男女同心而离居的哀怨。

世间万般凄惨事无非死别与生离,美丽动人的传说,却使一对恩爱夫妻的幸福家庭被活活拆散,又与民间习俗紧密结合起来。农历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称为“七巧节”“乞巧节”。旧时,姑娘媳妇们在这天晚上要穿针引线乞七巧——向织女乞求技巧、灵巧。

注:

①扎扎:织机织布的声音;杼:织布机上理经线的工具。

②章:布的经纬纹理。这句的意思是,织女因想念牛郎,终日泪流满面,织不出布来。

③去:离;几许:多少;这里指多远。

④盈盈:水清浅的样子。

新闻推荐

把希望和祝福送给每一个孩子 达州市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关心关爱少年儿童

中石化普光分公司慰问宣汉县清溪镇中心小学学生。(冉启平魏俊华李佳佳摄)渠县第二中学为渠县有庆镇雅化村儿童赠礼品...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