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方新报》和《达州晚报》联手为抗战烈士寻亲 2000公里外的呼唤只为忠魂归故里 川籍烈士陈一华、张云峰静待亲人祭拜

达州晚报 2019-04-17 09:33 大字

随着岁月流逝,烈士们虽然有名有姓,但每逢清明却显得特别孤寂。在距离达州2000公里外的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里,红色的纪念碑整齐伫立,碑上的名字一尘不染,其中川籍烈士陈一华、张云峰静待亲人祭拜……

不久前,内蒙古《北方新报》希望借助《达州晚报》的力量,为长眠在内蒙古的川籍抗战烈士陈一华、张云峰寻找亲人。

内蒙古、达州两地联手寻亲

从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处获取川籍抗战烈士陈一华、张云峰的相关资料后,内蒙古《北方新报》记者与《达州晚报》市民热线记者取得联系,并传来两位烈士仅存的一些资料,希望通过本报记者的帮助,及时寻找到两位川籍抗战烈士亲人。

内蒙古《北方新报》记者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条件所限,有100多位烈士仅有姓名及牺牲时间,无籍贯地等资料,因此要丰富烈士生平及寻找亲人十分困难。此次寻找的8名烈士中,有两名四川人,一位是“四川宣汉南华坝村人陈一华”,一位是“原四川省达县地区巴中人(现巴中市)张云峰”。“张云峰在和林县牺牲,陈一华烈士是2015年公布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及英雄群体之一。”几十年来,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从未收到有关这两位烈士亲人的任何消息。

“现在所有安放骨灰的烈士都要安葬。”据内蒙古《北方新报》记者介绍,目前,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正在规划设计和上报烈士墓项目,希望在烈士骨灰安葬的时候,能够邀请到烈士亲人共同参加并祭拜。

记者辗转联系两烈士故地

记者随即与宣汉县和巴中市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将川籍抗战烈士陈一华、张云峰的资料传给相关人员。

宣汉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要求相关股室负责人通过电视台发布为烈士陈一华寻亲的消息,如有下一步进展,将及时与本报记者联系。巴中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收到烈士张云峰的资料后称,将立即上报,积极帮助寻找烈士亲人,及时将寻亲情况反馈给本报记者。

本报将持续关注帮助两位烈士寻亲的进展情况。如果您有两位烈士亲人的相关信息或线索,请拨打本报民生热线0818—2382258告诉我们。

□本报记者 周禾

【相关链接】

张云峰带伤斗争被杀害

烈士张云峰出生于1906年,汉族,原四川省达县地区巴中人,早年在家乡参加革命,后来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延安,在120师358旅独立营担任副营长。

1938年至1939年,张云峰在山西忻县、崞县、宁武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1940年,张云峰奉命调到绥蒙地区从事地下工作。曾任绥南地委副书记、书记兼武装部长等职。1945年4月,张云峰与敌斗争中带伤被俘,被敌人杀害在凉城境内,终年39岁。

陈一华掩护群众突围牺牲

烈士陈一华原名陈凯,出生于1911年,汉族,宣汉南坝村人,1932年参加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又参加了长征。1936年到达陕北后,在中央党校第二班学习。“七·七”事变后,陈一华随120师东渡黄河,挺进雁北,创建抗日根据地,曾任120师军法处副处长。1938年,中共平鲁县委成立时任县委书记。“十二窑”事件后,左右凉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奉晋边特委指示重建抗日根据地,中共左右凉县委成立时,陈一华任县委书记。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陈一华深深懂得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左右凉县的地方武装取得很大成绩,全县两个区建立了3个游击小组,并组建了一个县大队。

1939年6月17日,中共左右凉县委在西双树村召开了有各区委书记和游击队长参加的县委扩大会议;6月20日,100多名日军组成的远征奔袭队包围了西双树村。陈一华组织骑兵中队和游击队分两路掩护干部群众突围,群众安全脱险了,陈一华却不幸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时年28岁。

(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提供)

新闻推荐

禁渔期内电鱼4.8公斤 两男子非法捕捞被刑拘

本报讯近日,宣汉县公安局南坝派出所民警在南坝镇垛石滩河段巡视期时,发现当地村民李某仁、张某平在禁渔期内电捕鱼4.8公斤,...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