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回家!(之三)

达州晚报 2019-02-01 10:57 大字

进入农历的腊月,过年的味道便一日浓似一日。过年回家,成了一年在外打拼的人的一场归心之旅,一个最长久的渴盼,一份最具亲情的相聚。

行走得太久,漂泊得太远,回家,正好能够掸去两肩的重压,把真实的生活,把日子的浓酽拿捏得恰到好处,把心中的情、亲人的爱挥洒得酣畅淋漓!此时的你,是否已开始踏上归家的路?

本报陆续推出“春节,回家!”系列报道,让记者用手中的镜头真实地记录游子的春节回乡路!

姓名:刘江南

年龄:23岁

●家住宣汉

●江苏南京工作

1

刘江南今年23岁,宣汉县人,2018年他从四川文理学院毕业,并顺利考上了江苏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刘江南说,选择江苏大学跟他的名字有关,他从小就向往江南。“那是和达州不一样的地方。江南烟雨,柔中带刚,充满着向上生长的力量。达州是我的故乡,江南是我未来要拼搏的地方。”刘江南算是新生代外出务工人员,因为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刘江南周一到周五在南京某建筑公司做景观设计,周末就到江苏继续学习。每天早上转公交,挤地铁,在奔跑的路上吃早饭。晚上赶末班地铁,回到他在南京郊区租的房子。刘江南说,快节奏的生活曾令他一度无法适应,不过大城市让他开阔了眼界,工作中,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

2

南京到达州,20多个小时的旅程,1300公里。1月30日中午12点,刘江南出了火车站,天下着蒙蒙细雨,他猛吸一口气,“达州火车站人永远这么多!”这是刘江南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也是他研究生一年级期间第一次回家。他提着硕大的行李箱,笑着说,行李箱里有他给爷爷奶奶买的糕点、布鞋。刘江南家住在宣汉县,他提前叫了一个网约车,准备坐到南客站再乘大巴到宣汉老家。一路上他四处张望,“看来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家了,过年的氛围真浓呀!”刘江南说,他大学期间的同学大部分都没有回家,选择去大城市闯荡,有的去设计公司,有的自己创业开小型工作室。

在路上,刘江南就接到了奶奶的电话,说家里准备了火锅给他接风。江苏、南京的饭菜口味清淡,可刘江南爱吃辣,他俏皮地说:“在那边吃一顿火锅就要好几百,刚上班的人怎么吃得起!想这一口已经想了好久了,还是奶奶懂我!”一路奔波,下午回到家里已经是5点钟了。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烤火,笑嘻嘻地接过他的行李箱。奶奶说,今天有人办酒,你爹妈还在外面打麻将没有回家。刘江南点点头说,知道了。然后奶奶亲热地将他拉去沙发前面烤火,问他在家休息多久,在南京生活是否习惯。刘江南说,自己的父母都是不善言辞的人,平日里,和母亲三天两头打个电话,和父亲打电话的次数很少。“他们都是老实的工人,对我好但是不会表达。”

3

刘江南刚坐下不久,父母就回来了。“回来了啊,坐的什么车?”父亲率先打开话题,一家人开始聊起了家常。刘江南母亲突然笑咪咪地拿出了手机,凑到刘江南旁边,“你看看这个女生,这是你爸爸战友的女儿。长得漂亮,在银行上班,怎么样?”见此情形,刘江南见怪不怪的说道:“妈,我现在忙着学习,不想谈朋友,况且离得这么远,异地恋也不稳定。”无奈的表情挂在了刘江南的脸上。每到过年期间,八大姑七大姨包括母亲的各种相亲介绍就接踵而来,刘江南告诉记者:“虽然这是现在不少年轻人回家过年必须经历的一个坎,自己有时也很烦这种相亲介绍,但是一想到是自己亲人在关心自己,心中也就释然了。”

4

4时隔一年没有归家的刘江南,主动叫记者给他和奶奶照了一张合照,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是由奶奶带大的,与奶奶的感情最好了。“奶奶年纪也越来越大了,自己又不能经常回家,时常感到非常的愧疚,这次回家要好好的陪奶奶过年,下次见奶奶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刘江南拉着奶奶站在走廊上,脸上布满了笑容。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远在他乡游子心中的牵挂。刘江南在外求学和务工,心中始终将家放在第一位,“有家才有我,我无论走多远,心永远留在家。”在记者临走前,刘江南说了这样一句话。在外求学务工的经历,虽然很困苦,但刘江南从不往家中诉苦,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这样的他正是大千世界中平凡的你我他,而这样的你我他此刻正在归家的路上。

□本报记者 赵曼琦 李天戈

实习生 蒋卓君

新闻推荐

春节将到 宣汉给模范户挂上红灯笼

“太高兴了,我今年评上了县级模范户,还挂上了大红灯笼……”1月25日,宣汉县东乡镇黄金槽村1组村民张国证望着家门口刚挂上的...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