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星辰 繁花似锦

达州日报 2018-11-26 10:03 大字

(紧接第一版)使得杂技、京剧、川剧等一系列文化元素在达州的历史上惊艳登场,并逐渐融入到文化演出的舞台中。

2002年,市歌舞剧团、杂技团、川剧团、京剧团重组成立了达州市艺术剧院,各位演职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创造出了一大批精品节目。近年来,达州市陆续创作演出了《巴人》《细娃滚灯》《竹乡茶馆》《幸福生活抿抿甜》《红色万源》《村官杨帮武》《达州之恋》等一批具有巴渠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从此,丰富多彩的文艺展示活动出现在中心广场、演艺大厅、“三下乡”及各县(市、区)的大型舞台上,将达州市文艺创作和演出推向高峰的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全市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为达州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传承在血脉中的精粹

源远流长的巴人文化

中华文明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最具特色者之一的“巴蜀文化”,更是溶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祖祖辈辈巴人的血液里,印刻在脊髓中。

20世纪末,在距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城35公里的地方,发现了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先秦文化遗址——罗家坝遗址。它被誉为“继三星堆、金沙之后,古巴蜀文化的第三颗璀璨明珠”,是研究巴文化的重要基地。遗址出土的众多巴人文物、墓葬及在罗家坝首次发现的许多器物,都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品,这些文物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2000年,该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1999年四川省十大文物工作成果”。

到目前为止,罗家坝遗址共进行了四次发掘,出土了青铜器、玉器等大量文物。罗家坝遗址考古的重大发现,澄清了许多关于长江上游人类发展的重大历史研究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串串与巴国、巴人有关的难解的千古之谜。

同样发掘于20世纪末的还有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位于渠县土溪乡城坝,距县城26公里,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遗址北、西、南三面渠江环绕,东西接佛尔岩,成依山傍水之势。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证实其为巴人分支之一——賨人的文化遗址。城坝遗址在商周时期是賨人的都城,是达州市境内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遗址。

经过5年不间断系统性的考古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遗迹,出土有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器皿。城坝遗址功能分区现已基本厘清,初步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晋县城遗址之一。

发扬在时代中的光辉

革命史上盛艳的红军文化

由于巴文化的“忠、勇、信、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浸染,使这方土地后来又诞生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达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内涵丰富。就物质形态而言,据初步统计,目前达州市境内共有革命陈列馆、纪念馆5处,革命遗迹500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7处,馆藏革命文物2295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7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成为达州红色文化的亮点。包括:“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张爱萍故居、宣汉县项山公园内的王维舟纪念馆、达川区河市镇陈伯钧纪念室、达川区石桥列宁街、渠县苏维埃纪念馆等。

另外,达州市还出版有《开国上将陈伯钧》《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志》《固军坝起义》《巴山儒将魏传统》《神剑·乡魂》等红色书籍,雕刻有《巴山女红军》《巴山魂》等红色雕塑。

巴山一股英雄气,众志成城著华章。灵秀壮美的巴渠大地,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及孜孜以求的文艺爱好者,文化艺术已成为达州不可或缺的名片,达州文艺事业必将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决定性“软实力”。

□本报记者 魏华 曹芮铭 康春艳

新闻推荐

南门码头 一个时代的缩影 □李学余

南门河坝的镜花滩傍晚纳凉的人沿河摆满了凉椅吃午饭的生意人五花八门的生意人鸟瞰南门40多年前,达城的南门码头是州河岸边...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