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校是花园 本报小记者就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展采访校长手记

达州日报 2018-11-17 09:26 大字

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学生在练习书法。(本报记者王万礼摄)

A.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距今已整整40年。这是中华民族极不平凡的4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感受最大的是学校的变化。

近日,为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巨变,我采访了学校校长王洪叔叔。

王校长指着一张旧照片,对我说道:“我们西北小学始建于1942年8月,历经七次迁校,五次更名,1986年中小学分家后,定址于此。学校规模由小变大,从起初的几十人到几百人,逐步发展到现在两千多师生。学校现在的师资十分雄厚,教育资源先进,同学们学习的条件更好了。”

我接着问道:“王校长,我们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王校长微笑着,对我说道:“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校整体环境变化了,从40年前两间又矮又小的砖瓦房变成了现在高大漂亮的教学楼;以前的油漆黑板变成了现在的电子设备,师生们每天都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余,篮球场给同学们提供了锻炼的场所,阅览室成了爱好看书的同学的乐园。”

王校长接着告诉我们,如今的西北小学,不仅学校美丽,文化氛围也十分浓厚。校园内随处可见内涵丰富的标语、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语和有关读书的名言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们的成长。

听了王校长一席话,我陷入了沉思: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她印证了我们伟大祖国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提神聚气,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为我们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采访者:宣汉县东乡镇西北中心校四(5)班/陈紫妍(本报小记者)(指导教师:刘丹)

B.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满怀激动的心情,去采访校长龙道清叔叔。

龙叔叔告诉我们,我们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叫张化龙,他在民国四年的时候创办了“金华小学”,也就是现在的“通川区三小”。可惜好景不长,在民国七年的时候,因为“金华小学”是一座庙宇,年久失修,致使庙宇倒塌,让教师们无法授课,被迫解散,学生不得不转入其它小学。民国二十七年,这个地方又修起了一座叫“东初小学”的学校,民国三十三年改名叫“保国民小学”,1945年改名为“金华小学”。后来,学校又改名为“达县四完小”,直到1976年,学校正式取名为“通川区第三小学”,一直持续到今。

听了龙叔叔的介绍,我才知道,我们学校的历史真悠久啊,我为我是一名通川区三小学生而自豪。

龙叔叔接着告诉我,改革开放后,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将校门设计成书的形式,寓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跨过楼梯,走进操场,原本坑坑洼洼的泥巴操场变成了平坦宽阔的塑胶操场。教学楼右边是舞台,紧挨着是宣传墙,包括“学校简介”“教师形象展示”和“校园小明星”等内容。往右是励志墙、心智墙和孝善墙,上面的内容很丰富,经常有学生站在前面学习。教学楼中间,是学校的校训“养正立德”“彬彬有礼”“习惯良好”“生动活泼”“个性鲜明”,激励全校师生奋发图强。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学校培育了无数人,学校的面貌,也是一年一个新变化!

□采访者:通川区第三小学五(3)班/周榕璇(本报小记者)(指导教师:王双)

C.我是宣汉县渡口乡中心校一名学生,我在这所学校已经生活六年了。这两年,学校的变化很大,成了巴山大峡谷中一颗明珠。

一天下午,为了解学校的变化,我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前往校长办公室,采访了学校校长李兴平叔叔。得知来意,李叔叔高兴地接受了我的采访。

据李叔叔介绍,两年前,学校还只有几栋结构简单的教学楼,有一个篮球场,以及几位年事已高的老师。当时,学校条件很艰苦,一些年轻的老师根本不愿来,或来了不久就走了。学校一班人很着急,但现状如此,也没有办法。

转机发生在去年,因为打造巴山大峡谷,学校开始重建。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如今,一幢幢宛如古建筑般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崭新的校园,别致的教室,还有崭新的音乐室、舞蹈室、实验室,同学们在此放声歌唱,尽情舞蹈,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漫步校园,深感学校的变化太大了!就连校门口门牌上的“闻鸡”印章都特别醒目,仿佛时刻提醒我们要闻鸡起舞,努力学习。

以前,我不好意思说我是渡口中心校的学生,现在,我为自己是一名渡口中心校的学生感到骄傲。

□采访者:宣汉县渡口乡中心校六(2)班/蒲秋玲(本报小记者)(指导教师:崔瑶)

D.我们的校园坐落在每天迎来川东第一缕阳光的八台山下。在八台这个平凡的小镇里,它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

在忙忙碌碌的学习生活中,它确确实实在发生着点点滴滴的变化。就在今天,我作为一名初三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小记者,采访了我们的校长王永继叔叔。

通过采访得知,近年来学校无论从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建教学楼,建成宿舍,硬化上下两个操场,新增绿化带,设置宣传橱窗,还在校风、教风和学风改变上花了大力气,学生勤奋好学,老师爱岗敬业。

王校长特别告诉我,从2014年算起,学校已经有很多优秀学生步入了高一级学校上学了。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学校如今有了音乐室和美术室。不仅如此,学校还创办了校园刊物,对于我这样热爱写作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学校的图书室,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地方。

我所看到和了解的,只是这所学校的一部分。我相信,学校的未来更美好,她一定如川东大地第一缕阳光一样耀眼。

□采访者:万源市八台学校九年级/黄中兰(本报小记者)(指导教师:喻舜文)

E.11月6日,阴雨绵绵,下课铃声响起,我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校长办公室,采访校长李旗江叔叔,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学校发生的变化。

李叔叔告诉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多任校长的努力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几年,学校修建了综合教学楼、教师周转房、新食堂,改变了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积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县教科局为学校配备了计算机、图书、理化生多功能室,丰富了师生的课堂和课余生活。

望着李校长感慨、喜悦的神情,我内心也掀起了无数波澜,我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和以前相比,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李校长继续说到:“同学们,虽然我们是农村学校,但是连续十几年高中升学率位居同级同类学校前茅。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们有两支努力的队伍,一是领导队伍的精诚团结、兢兢业业,二是教师队伍的任劳任怨、辛勤耕耘。”

“李校长,那您能和我们说说学校后期的规划吗?”一位小记者问道。

李校长告诉我们,接下来,学校将根据国家对教育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改善校园校貌;同时,对教学质量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们“人人努力,个个成功”。

采访结束,走出李校长办公室,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泛起了阵阵涟漪。

□采访者:渠县龙潭学校七(1)班/袁梓铣(本报小记者)(指导教师:黎岚)

F.改革开放四十年,祖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学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日,作为小记者,我对校长高勇叔叔进行了采访,了解了学校的历史与现状,今昔对比,感慨良多!

“刚建校那会儿,课桌板凳都是木头做的,坏了师生就自己找工具维修。以前学校食堂十分简陋,没有专门的餐厅,学生只能随处站着或蹲着吃饭。”“以前的学生宿舍是用旧教室改造的,一个宿舍摆满了床,通风不好,光线昏暗,没有配套的洗浴设施。”“曾经的操场都是泥地,一下雨便不能上体育课,就是通行也会弄得满脚泥水;体育设施器材也极为缺乏,篮球架十分破旧,乒乓球台残缺不堪……”谈到学校的过去,高叔叔如数家珍。

一切的改变,发生在改革开放后,发生在近年。

如今的学校,是最美的地方。走在校园里,平整的水泥操场更显宽阔,雄伟高大的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更显整洁美观,为师生休憩或读书而建的“君子亭”、“状元廊”更显古朴典雅,花草树木把整个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美术课上,颜料用品一应俱全;音乐课上,钢琴取代了原先的风琴,多种乐器供我们练习。图书室藏书丰富,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在此博览群书,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只有通过对比,才会发现变化;只有知道了过去,才会珍惜现在。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应该珍惜这大好条件,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采访者:开江县甘棠初级中学九(2)班/柏妞妞(本报小记者)(指导教师:文华丹)

新闻推荐

宣汉县交警大队部署冬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本报讯近日,宣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冬季交通管理工作。针对冬季受浓雾、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交通安全...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