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有条以数字命名的街道——105街道 □社区记者 梁俊
[摘要]□社区记者 梁俊
105厂的老建筑
上个世纪,在宣汉县普光镇和土主镇交界的杨侯山下,有座鲜为人知的军工企业——7105厂,“105”人30年扎根巴山,于1996年迁移至成都龙泉驿航天新城。半个世纪过去,7105厂分布在普光小山村的沟壑中的建筑群依然留存,它们无声地记录着当年那段军工人激情燃烧的岁月,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好多的老建筑已经或正在“逝去”……
从达陕高速普光段下高速,沿着宽阔的40米大道往普光天然气净化厂方向行驶,就可以看见大道旁矗立的路牌清晰地标着“105街道”。
说起“105”,相信很多年轻一代和外地来此工作的人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用一数字来命名这个街道,它到底有什么来历?社区记者拜访了当地老住户,翻阅老照片,查找资料,力求还原这个曾在巴山深处的航天老厂往昔的岁月。
105的由来
105,全名7105厂,对外名称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燎原无线电厂”,它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规模工业迁移的一个缩影。从1966年建厂到1996年搬迁,整整30年时间,7105厂在国防科研领域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回溯至1996年以前,7105厂的职工和家属约一万多人,就分布在普光铜坎村。如今,这里的建筑仍基本保持原貌,四合院原中原西南工委办公楼的前身是该厂的机关幼儿园,停车场以前叫灯光球场,一旁是职工小食堂,一到晚上,灯光球场灯火通明,打篮球、健身、带着小孩玩耍……整个球场异常热闹。
7105厂设有内部派出所,邮电支局(现土主镇邮政所),大型露天游泳池、电影院、内部招待所、地方的工矿贸易公司和职工子弟学校。
中石化川气东输普光首站对面分布着职工家属楼若干、大型汽车队、著名的“将军楼”(因住过军代表而得名)、职工大食堂,这些建筑因拆迁如今已不见踪影,“将军楼”曾作为普光气田机关的住宿地和食堂而名噪一时,很多早期的中石化建设者就在这几栋楼内工作和生活。
在土主镇石人村,还分别驻着7104和7140两个事业单位,这两处的房屋因未涉及到拆迁,所以其布局基本保持原样。当时的职工713医院,又名125医院,被宣汉县人民医院接管后成了今天的土主分院。
杨侯山脚下的童家湾是7105厂的核心地带,生产车间遍布其间,它们掩映在绵延起伏达数公里的围墙和绿树中。当时,厂军代表就在现在作为酒店的楼房办公,酒店对面有栋厂房叫做“四车间”,它是建在地面上的唯一一个军品车间。其余车间全建在挖空的杨侯山中,山洞里面纵横交错,大型车间、厨房、会议室、休息室一应俱全,至今还保存完好。
7105厂有严格的保密制度,从它的通讯地址以数字代替,就可见一斑。“四川省宣汉县7961信箱112分箱”——写上这个地址就能将信件送达寄出。当年,职工进入厂内后,必须持有甲种或乙种通行证才能通行,闲杂人员一律不能靠近厂区大门。否则,持枪站岗的武警战士就会讯问、劝离。因此,那些年这里笼罩着几分神秘和威严。
据当地老住户回忆,7105厂建厂之初,工地周围全是小山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交通相当闭塞,建设物资全靠直升飞机运送。“飞机呼啸着,巨大的螺旋桨转动产生的风浪,吹得人摇摇欲坠。彼此间说话也听不见,附近的居民闻讯举家出动,好奇地看着这些从天而降的稀罕物。”这是深山沟里的人平生第一次看见飞机,以至于后来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向亲戚朋友炫耀的“资本”,言语间满是自豪。据说,好多姑娘愿意嫁到这里都是因为能够看到飞机。
105成当地人永远的记忆
2006年,沉寂10年后的105又开始继续它的辉煌,在其旧址,中石化建起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气净化厂。昔日旧貌今日换新颜,一座座办公大楼拔地而起,一幢幢崭新的安置小区鳞次栉比,一条条街道宽敞笔直,夜晚明亮的街灯照亮黑夜,让这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的105已不再是狭义的105,105这个地名在当地人的潜意识里早已根深蒂固;今天的105街道,更是人们对当年7105厂工人们那种默默奉献精神的留存和纪念。
新闻推荐
严管施工工地 重罚野蛮施工 城区4个工地领到8万元“大罚单”
6月以来,市扬尘办加大治理力度,严管施工工地,重罚违法污染,铁拳整治中心城区所有施工项目的扬尘污染。截至目前,市扬尘办对“...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