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坚守 宣汉县红峰镇茶园村小教师何正林的故事

达州日报 2018-05-19 10:09 大字

[摘要]——宣汉县红峰镇茶园村小教师何正林的故事

分发营养餐。悉心辅导学生作业。护送学生回家。教学生踢足球。

宣汉县红峰镇垭口村与五马林场接壤,山高林密,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抬头看得见,一走走半天。”是一些人对当地地理条件的真实写照。

自参加工作以来,何正林辗转于垭口村北斗小学、茶园小学任教,一直在村小工作,不知不觉已达35年。

扎根山村 以校为家无怨无悔

1981年,何正林高中毕业,被选招为红峰乡中心校代民师,安排到垭口村茶园小学任教。1996年考入万源师范学校,1998年7月毕业后,学校安排他在中心校任教,何正林却选择回到了茶园村小。后来有好几次,学校领导要调他到中心校工作,他每次都婉言谢绝了领导的好意。

“新招的年轻教师大多不愿到村小,即使去了也留不住,即使留得住也不能久留。我是本地人,如果我都不愿意在村小安心工作,谁又愿意呢?我坚守了,这里的师资稳定了,孩子们的教育就多了一份希望和保障;我坚守了,学校领导在师资调配上就少了一份操心,多了一份放心。”谈及坚守村小的初衷,何正林说这是他的真实想法。

作为红峰镇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垭口村近几年才通公路。在之前近30年时间里,到中心校需步行两小时左右。那些年,村小学生使用的书和作业本,村小需要的教育教学设备,甚至村小修修补补所用的材料,都是何正林一趟一趟背回来的。

一批批学生长大成才,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只有何正林一直坚守在原地。他的脚步,与大山连在了一起;他的心,与大山连在了一起。

悉心呵护

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因为没有老师愿意到村小任教,何正林一直从事复式教学,基本上是一个人承包一所学校的全部工作。除了语文、数学,还有音乐、体育、美术,以及孩子们的吃喝拉撒,他都得操心。

目前,何正林从事幼儿班和一、二年级三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山里穷,整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小的学生多是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逢着雨雪天气,学生衣服鞋子湿了,鞋带纽扣掉了,何正林要给他们烤衣服鞋袜、系鞋带、钉纽扣。山里道路崎岖烂滑,何正林要按照不同方向,护送学生一个个经过危险路段。有几个学生住得远,路上危险因素多,他要把他们一个个送到家才放心。

除了教书,何正林每天还要给孩子们做一顿营养餐。为了让孩子们吃得可口,他尝试着变换菜肴,久而久之,他也练成了一手好厨艺。何正林告诉记者,有一天,他把孩子们的饭菜分好,自己去外面接个电话,回来时发现自己碗里满满一碗肉。他大声责怪是谁把肉夹在自己碗里的,还说如果大家吃不了,明天就不炒那么多啰!孩子们回答道:“老师,你天天都不吃肉,我们就给你分一份,很干净的,你不要怪我们!”

在大山深处,在干净又纯朴的乡村小学,孩子们与何老师朝夕相处,他们在心里悄悄把侯老师当成了自己的父亲;而侯正林,也早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儿女。

加强学习 努力成为合格教师

何正林一直在村小工作,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何正林认为,村小本身信息闭塞,孩子们的知识和见识绝大部分来自于老师,在村小工作的老师绝不能墨守成规,绝不能做井底之蛙,必须要不断学习,自信乐观,奋发图强,才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为此,何正林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年,他抓住一切机会参加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学习,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初步学会了制作课件、下载远程资源、使用电子白板、录制微课等。如今,在偏远的茶园小学,何正林充分利用微课形式和互联网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好音乐、美术课,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也能接受到和山外孩子一样的教育。

此外,何正林还涉猎中医、养生、书法等,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时,他也用自己的中医知识义务为孩子们诊断一些小病,教孩子们练书法,修习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老师,有什么比学生成才更快乐的呢?”何正林告诉记者,作为教师,更多地教给学生一些知识,不仅是教师职责所在,也是身为一个教师的价值所在。这,或许就是他孜孜不倦从教一生的缘由所在。

·王碧 于显能 刘春平本报记者 桂爽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远山的穿越:我是背二哥转世

□廖晓伟那是一双骨节粗大、老茧重叠的赤足,脚趾蜷曲,就像壁虎的吸盘和山猫的利爪一般,牢牢地吸附在大巴山的每个角落。背上...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