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耿新翠的食用菌情结

达州日报 2018-05-08 10:29 大字

耿新翠展示自己的食用菌研究种植成果

5月的宣汉大地,风和日丽,花香四溢。记者走进宣汉县方斗食用菌产业园看到,各个品种的食用菌长势良好,一排排、一摞摞,煞是喜人。

“捏住木耳根部,轻轻拧一下,把木耳采下来,既要保住木耳的品相,更要保证下一次顺利出耳……”正在大棚里对菇农耐心细致讲解木耳采摘要领的女博士耿新翠,身穿深蓝色工作服,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一头短发清爽利落,言谈举止间,尽显干练之气。

外乡人落户菌研所

今年46岁的耿新翠,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新乡市某中学任生物老师,2004年,在丈夫一句“要不你也去读研吧”话语激励下,毅然辞去教师职位,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植物学硕士研究生。丈夫邢作常同样是一位高学历知识分子,现任教于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人生最大幸事便是能遇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另一半\’。”在丈夫的支持鼓励下,2012年,耿新翠取得了沈阳农业大学蔬菜学博士学位。

同年,宣汉县农业局借“千名硕博人才进达州”契机,向耿新翠抛出了“橄榄枝”。“同事的热情、领导对人才的渴求,打消了我的顾虑,决定到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工作。”谈起6年前的选择,耿新翠满脸笑意。

每至寒暑假,丈夫邢作常都会来宣汉住上一段时间。耿新翠向记者透露,丈夫正直诚实,有责任心,脾气好、心肠好,结婚20多年来,他们夫妻俩相濡以沫、相敬如宾。

如今,耿新翠已在宣汉落户,12岁的儿子在宣汉中学念书,夫妻俩还将在宣汉的购房计划纳入了2018年的家庭大事。

挑灯研究活体嫁接

时下,正值各类食用菌出菇时节,耿新翠既要指导菇农采菇,还要查看新品种的菌丝活力、出菇能力和菌的品质,并总结栽培技术。

灵芝、香菇、榆黄菇、达耳一号,在耿新翠的带领下,记者穿梭于各类食用菌大棚,见识耿新翠的各种研究种植成果。

“食用菌很娇气,对温度、水份和空气有特殊的要求,菌袋感杂率高,这都需要我们在每一个生产阶段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栽培。”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向孟江向记者介绍说,“在探索盆景灵芝嫁接术过程中,就这一项,耿博士一干就是四年,成功研究出宣汉灵芝盆景活体嫁接生产技术。”

截至目前,在耿新翠及其他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获得了玉米套灵芝栽培技术、集成技术栽培模式、灵芝产品外包装3个国家级专利。

科研成果造福菇农

宣汉县方斗食用菌产业园面积达500余亩,有大小专合社10家,既有本地创业青年,也有外来企业家投资兴业。其中,来自福建的张兵投资2000万元建立鑫峰专合社,种植香菇80万袋,年收入达200余万元。

耿新翠清楚记得,张兵创社初期,因疏于管理,造成香菇大面积感染杂菌,闻讯后,她连续半月蹲大棚、理病灶、查病因、开药方,及时遏制了感染进一步蔓延,帮助张兵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宣汉县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是四川省唯一县级食用菌科研单位,主要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品种驯化和选育,储备食用菌资源,探索种植模式,改进优化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等。7年多来,该所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多次获得市、县科技进步奖,还总结出鹿角灵芝、大球盖菇、双孢蘑菇、香菇4个品种宣汉县地方标准。耿新翠就是这些地方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因为出色的成就和表现,耿新翠被选举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达州市人大代表、达州市妇代会代表,并成为达州市专家组成员、县级专家骨干。

“我深爱宣汉食用菌产业,愿用我毕生精力推动宣汉食用菌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谈及未来打算,耿新翠信心满满地说。

□文/图 特约记者 胡果

新闻推荐

宣汉七旬“顽童”杨绍伯退休重拾画笔 两百余幅风俗画寄情家乡

人物名片:杨绍伯,汉族,1944年生于宣汉县城。音乐专业,原川剧团琴师。少年时结缘美术,擅长工笔花卉。后于宣汉县文化馆工作,2004年退休后在北京居住,数年后不甘寂寞,思怀故乡,始重提画笔,十多年中,每半年回乡...

宣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