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脱贫攻坚的“一线思维”
●近年来,宣汉县始终聚焦“基层一线”,坚持“坚强堡垒在一线建齐、优秀人才在一线汇聚、攻坚能力在一线提升、示范效应在一线彰显、群众动力在一线迸发”,成功走出一条“组织引、党员带、群众跟”的脱贫攻坚新路径。
“三大计划”铸牢“一线阵地”
在强化组织引领上,宣汉县坚持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先手棋”,以强有力的组织引领确保脱贫攻坚有力有序开展。
实施清单强家计划,持续“抓乡促村”。严格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制定乡(镇)、村(社区)党建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并通过“季督查、季排名、季通报”机制,将乡村两级党建工作责任压紧压实。同时,推行片区现场推进会制度,每月选取3至5个乡镇,逐村检验党建促脱贫工作成效,倒逼基层党组织紧起来、动起来。
实施活动旺家计划,强力“固本培元”。在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标建设的基础上,要求基层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好“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的同时,还要利用阵地举办好民事集中代办、农产品代销、农民运动会、土家摆手舞等活动,让“家”旺起来、让脱贫路径多起来。
实施产业发家计划,着力“提质增效”。以龙头引建、点面互建、连片同建、抱团共建的“四建”模式,集中打造28个产业党建促脱贫示范点,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项目,示范带动全县340余个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群众致富能力显著提升。
“三大行动”练就“一线尖兵”
宣汉县坚持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以党员争当先锋的生动实践助推脱贫攻坚落地见效。
实施党员提能行动,让优秀干部向脱贫攻坚一线汇聚。抓住乡(镇)和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契机,按照“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根据各乡镇发展实际,配齐配强脱贫攻坚乡村两级班子,筑强基层战斗堡垒。换届中,28名乡镇党委书记交流任职,23名37岁以下年轻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实绩突出的62名干部选拔为乡镇副职,162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380余名退役军人、回乡创业青年、乡土人才等“新鲜血液”注入村(社区)“两委”班子。
实施党员示范行动,让先锋效应在脱贫攻坚一线彰显。建立县领导带头联系帮扶贫困村制度,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帮扶指导。出台“党员示范岗”命名办法,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做贡献、服务脱贫争先锋。充分发挥好“5+2”驻村帮扶力量作用,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七大攻坚行动”任务全面落地。大力实施招引业主、回引能人、吸引人才“三引工程”,先后发展示范产业260余个。
实施党员温暖行动,让干事激情在脱贫攻坚一线迸发。倡明实干用人、倾向基层导向。严格落实乡镇干部补贴,大幅提高村(社区)“三职”干部基本报酬,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经费,给予7名受省委表彰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真正把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怀挂在日常、落到实处。
“三大工程”激活“一线动力”
宣汉县坚持把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法宝,以群众主动作为的良好态势保障脱贫攻坚后劲十足。
实施“思想净化”工程,让群众主动跟。按照“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要求,广泛开展“社情民意上门走访”行动,深入一线宣传党的政策、收集意见建议。深入推进“诚信、守法、感恩”公民道德教育,引导群众主动摒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等错误思想,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实施“正向激励”工程,让群众跟得紧。在贫困村推行“积分管理”制度,对党员、普通村民、特困群众参与村(社区)事务、遵纪守法、发展产业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根据评分高低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激发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动力。
实施“创业就业”工程,让群众大步跟。严格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在村级活动阵地成立农民创业就业指导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小额信贷、专家咨询、劳务供需等精准服务。建立“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创业带动”智力扶贫模式,鼓励乡土科技人才领办实体经济,引导贫困群众自主创业,脱贫攻坚呈现加速推进态势。
□黄红财 张睿
新闻推荐
王峰:孝敬长辈,乐于助人通川区江陵镇中心学校初三1班(男,14岁)他是一个活泼开朗、阳光自信、聪慧善良、乐于助人的男孩,出生在江陵镇一个农村贫困家庭,母亲是精神病患者,父亲常年多病。家中还有一位年迈...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