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的档案人 执着的“工作狂”
走进宣汉县档案馆,档案陈列规范有序,档案设施一应俱全,各种奖牌、证书映入眼帘。2016年和2017年,宣汉县档案局先后被四川省人社厅、省档案局、达州市委办表彰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受省、市表彰达10余次。
宣汉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4月,1980年1月7日,县档案局成立,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体制。经过数十年的建设,现已建成为总建筑面积达1518.60平方米、库房面积1080平方米、设备设施齐全的标准档案馆。现收录保存247个全宗、16个门类、154689卷(册、袋、盒)档案资料,照片档案3679张,实物档案358件(枚)。特别是拥有清代乾隆至宣统年间家族谱档案256卷,藏量在全国县级档案馆居第一。拥有民国4年至38年间档案25085卷,数量居全省第2位。
自2007年以来,宣汉县档案馆投入65万元,先后抢救了民国时期档案12720卷,其抢救数量、经费投入、经历时长都位居全市前列。该馆还不断运用先进查阅手段,加强数字化查阅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服务。近三年来,该馆共接待社会各界档案利用者1523人次,查阅档案2458卷(册)。
成绩的背后,是一代代档案人默默奉献、敢于拼搏的辛勤汗水。
今年59岁的向明均,头发斑白,是单位的“老黄牛”,虽然患糖尿病10余年,可工作从不缺席。今年2月26日,县财政局组织会计档案培训,单位派他前去授课。期间,他母亲病逝,单位准备另派他人接替他的工作。他知道后,带着伤痛和愧疚,主动说服领导,将培训进行完毕。今年已经退休的老干部安定芳以前是单位的“业务通”,也是一名“工作狂”。1989年,该馆库房搬迁时,恰逢他母亲病危,一边是亲情,一边是工作,但他选择了工作。当档案搬迁工作结束时,他的母亲已经入土为安,他能做的就是为母亲扫墓,祈求她的原谅。年轻干部杨贞勇,下派到峰城镇板桥河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去年9月27日,其岳父病逝,当时他正在村上忙着脱贫攻坚工作,没能回去参加岳父的丧事。“这是我这一辈子最内疚的事情,对不住他老人家……”杨贞勇告诉记者。
“档案工作是清苦的,更是辛苦的,但是一代代宣汉档案人传承着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敬业、勇争一流。”宣汉县档案局局长李泽宽说。
□特约记者 张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风景如画的巴山大峡谷腹地——龙泉乡,人头簇动,热闹非凡。来自龙泉土家族乡的300多个村民将10多家用人单位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有的填写简历,有的咨询岗位,为寂静的山村带来一派热闹...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