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舜帝后裔宣汉建姚氏宗祠

达州日报 2017-06-23 10:08 大字
姚氏宗祠大门旧时戏台雕刻精致的磉墩宗祠局部房檐木雕穆桂英挂帅木雕

灰砖,青瓦,方方正正的房屋……来到位于宣汉县毛坝镇的姚坪村,从侧面远远看去,十里八乡闻名的姚氏宗祠并无特别之处。但当转至正前方时,其精美大气的一面便展露无遗。

“躬耕劈丕开天地,选贤用能创国家。”只见正门的两侧,两行黑底白字对联十分醒目,上嵌“蒲坂流芳”4个彩色大字。姚氏族谱编写者、曾执教40年的姚华介绍,上面这副对联是后人所书。另一副石刻的对联建祠时就有,“66个字,表示六六大顺,加上横幅4个字,总共70个字,取其‘齐头并进\’之意。”两副对联主要意旨在于歌颂舜帝、弘扬美德、传承家风。

姚氏与舜帝有何关联?据中华姓氏记载,姚姓与姬姓、媙姓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后舜建都于蒲坂,在今山西永济东15公里虞乡。所以蒲坂城内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站在正面的牌坊前,姚华详叙了姚氏与舜帝的历史渊源,“蒲坂流芳说的就是舜帝精神的传承。”

据传,舜是帝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缘于此,在宗祠的牌坊上,不仅镂刻有万民朝圣的舜帝像,还彩绘有治国理家、孝悌忠信、渔猪劳作等诸多故事场景。

“祠堂未破坏前,阳光一照,整个建筑看上去熠熠生辉,比现在要漂亮得多。”姚华说,这座修建于清光绪25年的姚氏宗祠因造型精美,气势宏大,保存完好,算得上是川东北一颗灿烂的古文化明珠。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镂雕塑像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1990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姚氏宗祠被定为市、县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文物复查,又提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也自那时起,姚华被推举为参观接待和祠堂保护的责任人。说话间,姚华带着记者转到了里间大院。只见整个院落仍以川东民居风格布局,较之外面看来要宽敞大气许多。大院中坝由青石板铺就,左右为两层老式木楼厢房,正对为正堂四柱布局,上方悬“昭兹来格”4个鎏金大字。顶上楹梁有诸多彩绘图案和木雕,有穆桂英挂帅、春姑娘报喜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八仙等人物故事。

“这里除重要时节祭祀拜祖外,也供平日里族人办会看戏,非常热闹。”转过身来,正堂所对正是一处唱戏用的戏楼。戏楼正前方6米长的横楹梁上的几组木雕异常生动,活灵活现。“这些分别讲的是岳母刺字、孟母训子、完璧归赵故事及乡间田园生活,意在教育后人不忘祖训,秉承忠义。”姚华说,戏楼后壁正面中间还有一幅巨形壁画,说的是孔子周游七国传诵儒学的故事。他认为这些木雕独特逼真,算得上是珍稀木雕之瑰宝。

“现在每到双休日都会有很多人前来参观,最多时一天上百人。”尽管有时一天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姚华觉得,光大先辈留下的遗产,担当“讲解员”,向参观游客讲解宗祠的故事也是一大幸事。

而让他看好的是,与之接壤的五马林场开发成森林生态公园后,这里还会迎来更多的游客。届时,不仅能更好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对保护好姚氏宗祠也更加有利。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宣汉县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52家企业被责令限期整改

本报讯今年以来,宣汉县环保局注重监管模式创新、注重执法行动开展、注重环境问题整治、注重环保法制宣传,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注重监管模式创新。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建立污染源档案...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