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幸福美丽新村绘就宣汉全域旅游新画卷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5-10 04:05 大字

洋烈新村全景。

巴山大峡谷。

红火的乡村旅游。

梨花盛开的明月重石新村。

□冯开斌 武涛 王兴寨

初夏时节,步入宣汉县农村,目之所及,处处呈现出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生产发展的新画卷。一座座具有川东特色的漂亮民居把青山点缀,一株株绽放的新绿把田园布满,一条条平坦的乡道把新村连接……一组组令人欣喜的镜头,正是宣汉县深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双核八镇”区域中心为牵引,以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标为主线,切实开展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创建工作。全县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正由“珍珠”串成“项链”,成为建设繁荣美丽新宣汉全域旅游的靓丽名片。

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做强新村建设产业支撑

宣汉,是巴人文化的发祥地。一直以来,传统农业比重大,现代农业支撑弱,“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宣汉突出的地貌特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田小、面窄、形乱、坎高、土薄。旱地零星小块,坡度大。低温、干旱、洪涝等灾害严重制约了宣汉农业发展。近年来,宣汉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采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立项、规模建设”的基本原则,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抓好项目的布局规划和前期论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使新建高标准农田区域实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

宣汉县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哪里、规模化经营在哪里,农机化生产道路、机艺融合就跟进到哪里的建设模式,全面推广玉米机械直播、水稻轻简化浆泥育机插秧技术,及农村机电提灌站新设备、新工艺等,使高标准农田改造区实现了全程农机化作业。

如今,农民种田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穿着皮鞋种田、翘起脚杆种田、端着茶杯种田”已成为新一代农民的标志形象。

田地变大了,土地变肥了,粮食产量自然提升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引领该县粮油产量大提升,2016年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跃居全省第六位。“牛、药、果、茶、菌、油牡丹”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新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1个。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全面建成。今年将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开展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确保粮食总产达60.1万吨;启动建设巴山大峡谷片区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发展特色农业,持续壮大“牛、药、果、茶、菌、油牡丹”等特色产业,新建标准化养殖场20个,加快建设“药博园”“茶博园”。突出抓点示范,强力推进“产业+N”模式,打造胡家产村融合示范片、新华特色产业示范片、茶河园企结合示范片、庙安“四好”新村示范片。强化龙头带动,依托方斗农产品加工园,大力引进知名龙头企业,力争新培育省市龙头企业5家,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个。培育农业品牌,整合牛、药、果等优质农特资源,精心打造“宣品天下”农业公用品牌,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聚力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宣汉县着力打造幸福美丽乡村,不是搞大拆大建,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保护、弘扬乡村原有的文脉,以“夯实农业基础,建设美丽家园”为载体,从城乡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整治、示范点打造等方面入手,强化考核促落实、健全机制保长效、以点带面抓推进,聚力打造风情宜居的生态文明美丽乡村。

宣汉县坚持新建、改造和保护相结合,突出实际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按照“房前屋后微田园,依山就势建家园”的模式,配套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功能,建成了 “川东莲乡”——明月乡大渔池村等一批生态新村。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同时,该县还十分注重产业新村建设。全县按照“东茶西菜、南烟北菌”的产业布局,坚持一个新村配套1个千亩产业片或者1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规模化发展“牛菌烟药茶果”六大特色产业,建成了茶河圣水村等大批产村相融示范新村,成功打造了“庙安花果山”“下八米岩花海”等农旅互动典型,带动新村农民人均年增收上千元。

创建中,宣汉县着力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到村组,推动文化、卫生资源延伸到农村,规范了村委会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处理好拆与建、城与乡、建与管的关系,着力改变乡村的“脏、乱、差、暗”陋习,提升农民的“精气神”。幸福美丽乡村的建设,让宣汉乡村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民风更淳朴。

景村一体示范引领 提升全县群众生活质量

宣汉县拥有“雄山奇水、人文厚重”的资源优势,按照“各具风情、功能互补、差异发展”的总体思路,将全县划分为东北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片区、中部乡村观光旅游片区、西部生态文化旅游片区、南部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片区“四大旅游扶贫片区”,将80%以上的贫困村纳入全县旅游景点进行谋划布局,旅游扶贫的大格局已现雏形。并坚持“打造一个景区、带动一批产业、活跃一带经济、实现一方脱贫”的思路,针对东北部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区域十分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该地区大巴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全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区优势,概算投资100亿元集中布局实施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

据宣汉县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县通过积极向上争资、加大政府投资、发动社会融资,大力整合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高规格打造巴山大峡谷、洋烈水乡、峨城山等龙头景区。目前已带动2000余群众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商品等,建成旅游达标户478户,带动1.5万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积极引导群众提高市场意识,鼓励以股份合作的方式从事乡村旅游,大力推广由合作社统一规划、集中管理、规模经营的“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广泛集聚农村地区产业资源,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积极探索农民土地入股分红新模式,促进农村旅游资源向农民资本转化,实现业主与农户“双赢”。

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思路,坚持旅游、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双规合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动“产、村、文”融合,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生产生活质量,实现更高质量的脱贫攻坚。

据了解,宣汉县坚持一个幸福美丽新村就是一个旅游景点,注重保护民俗特色,保持农村形态,保有前庭后院。同时,坚持基础围绕旅游建,将景区道路、供水、医院等旅游设施建设与贫困村基础建设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城乡均质、景村共用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有效破除贫困村基础设施瓶颈,极大改善农村景区生活质量。

坚持“处处都是景区、人人都是形象”理念,充分挖掘和保护以巴文化为核心的农耕文化和地域文化,精心打造“薅草锣鼓”、马渡民歌、土家婚俗表演等民俗文化节目,持续开展圣水桃花节、庙安李花节等节庆活动,丰富景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景区群众文明素养。

坚持把提升农民素质、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农民夜校等学习方式开展政策宣讲、农业技术培训等,培育一大批新型农民。深入开展以“诚信、守法、感恩”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全面推行“两公约管言行、五步法定事情、三张网保民安”的依法治村经验,完善乡规民约约束机制,大力培育倡文明、树新风的理念,努力形成村民约定、自愿遵守、自我监督、自主管理的农村发展良好局面,真正将幸福美丽新村建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闻推荐

工行宣汉支行开展“送黑鸡 播希望”扶贫活动

4月27日,工商银行达州宣汉支行开展“送黑鸡,播希望”扶贫活动,为定点帮扶村——普光镇塔垭村的15户贫困户送去300只万源旧院黑鸡苗。这此“造血式”扶贫,预计能让每户贫困户今年增收1000元以上。在活...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