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潘晓华: 脱贫攻坚当先锋

达州日报 2016-10-19 00:00 大字

1965年出生在宣汉县柏树镇石板梁村的潘晓华,从小在农家长大,深刻体会到了贫穷的苦滋味,如今,“先富起来”的他,不忘为家乡发展出力献策,积极带动当地村民谋求致富之路。

2010年,“嗅觉”敏锐的潘晓华将目光转向了中药制造业。“宣汉素有中药材种植大县之誉,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药材种植,既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更有助于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目标一经确定,潘晓华将此前的资金积累投向了当地的一家制药企业。中药制造需要上百种药材供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积极发动当地村民进行种植。

随着后来药材需求的增大,种苗难以供应,潘晓华又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发展了1000亩的种苗基地。“当时村民很有顾虑,担心药材种植出来了卖不出去,我们就采取‘公司+农户’\‘政府+农户+基地’等多种模式,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保证有多少收多少,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为更好鼓励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公司还免费向大家提供种苗。实际上,村民的担心是多余的,潘晓华介绍,就目前制药公司药材需求量来看,种植面积需要达到10-20万亩才够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村民的担心消除了,从中尝到甜头的村民已开始自发种植各种药材。被流转的土地,公司也给予村民每亩耕地500元/年承包费用,常年入园务工的村民收入50-100元/天,既解决了村民增收难题,又破解了耕地撂荒、无人种地的困境。

除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潘晓华也十分关注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并积极进行“一对一”帮扶。2015年8月,潘晓华了解到峰城镇有一家庭因孩子先天性残疾而生活困难,他先后6次到他家里看望慰问,并捐款3万元,帮扶他们走出困境;当年9月,在参加宣汉县政协“关爱藏区贫困学生”活动中,为宣汉职业中学4名藏区贫困学子各捐助2000元,帮助他们更好地的完成学业;凤林乡斜平村的李玖香家是他的帮扶联系户,家中5口人3人脑瘫,仅靠一老一小艰难地支撑着家庭生活,春节前夕,给她送去了3000元慰问金;今年2月,他向一名乳腺癌患者提供了3万元捐助……

“目前致贫的原因很多,既有因病因残的情况,也有出现意外事故的情况,更有思路不活、见识不广等原因。”潘晓华深知,个人的帮扶,只能帮助解决几家几户的困难。2015年10月,宣汉县政协开展针对***工作的调研,他主动参与,提出的“扶贫要首先解决贫困群众的思想问题、吸引年轻人回流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等建议,被县政协采纳。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就应始终坚持把脱贫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竭尽所能,切实做好捐资助贫、对口帮扶、产业带动、建言献策等工作。”潘晓华说,近十年来,他用于扶贫济困捐赠资金累计超过500万元。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新闻推荐

南坝:中国特色小镇的魅力蝶变 □马明明 陈麒先 本报记者 陈首江 摄影报道

□马明明 陈麒先 本报记者 陈首江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