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对口扶贫到村组 助民拓宽致富路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5-11 00:24 大字

明月乡“扶贫工作队”,帮助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李键 谢璋湖本报记者 刘鑫 文/图

眼下正值插秧时节,就在宣汉县明月乡平等村廖铁笙老人为家里插秧的事着急之时,5月2日,由乡政府副乡长任登辉带队的定点对口扶贫工作队来到廖铁笙家的田里,5位成员挽起衣袖、裤腿,帮助老人很快将家里的几亩田里插满了秧苗。看着绿油油的秧苗,廖铁笙老人连声感叹:“现在的干部确实不一样,真正是在为人民服务。”

事实上,从4月初开始,宣汉县658名党员干部,分为211个工作队,深入全县211个村、1260余个组定点对口扶贫,访民情、问民意,竭尽所能帮群众解决困难,受到群众普遍称赞。

连心卡联民,干群零距离

自从定点对口扶贫平等村后,来自县委组织部的干部杨鑫和乡上的4名驻村干部一直没有闲着。他们每天挨家挨户地上门走访,和村民聊家长里短,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并详细记录在院坝服务民情日记里。

“我们目前的首要工作是建好村民致富档案,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杨鑫随时都在提醒着自己和村干部们。在实际走访过程中,干部们把准备好的“民情连心卡”发到群众手中,通过一张小小的卡片架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一组的70岁老人苟在进,丈夫早逝,她自己又患有严重风湿病,行走十分不便,而她的几个子女都外出务工很少回来。工作队掌握情况后,不仅上门慰问扶贫,还帮她办理了残疾人补助,申请了低保,让她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提起村干部,老人虽然言语不多,但目光真挚地告诉记者:“他们是好干部,真心谢谢他们!”

菜单式服务,利民无盲点

不仅在平等村如此,在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当地村民孙陶先也有话说。

“以前我一直搞不懂为啥子我家的桃子就是不太甜,这段时间有了县农广校技术员赵益翠给我们现场授课,我总算弄明白了。”孙陶先介绍道,关键要减少氮肥,增加钾肥、磷肥的使用量,“多亏了赵老师的现场授课,让我开了窍。”

回龙村党支部书记李治怀也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说,赵益翠虽然定点对口扶贫该村才一个多月,但已和大家成为老熟人、老朋友了,除了传授农业技术外,她还主动为村民联系农资供应、果蔬销售、产品包装等事项,想得十分周全。

工作队的党员干部,结合自身特长,全方位为群众提供生活资讯、生产物资代购等帮助,实现了群众按需“点单”,干部用心“上菜”的生动格局。

寻穷根施策,富民精准化

作为樊哙镇定点对口扶贫工作队队长,樊哙镇副镇长王刚告诉记者:“现在有了工作队这种形式,大家在实地调研走访过后,积极讨论、集思广益、主动作为,积极为群众致富找出口、寻突破,服务积极性有了很大改善。”

他还举例介绍道,前不久工作队下乡调研发现土溪村一、二、三组的路还未硬化,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目前,工作队已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很快就能实现该村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同时,工作队还在筹划帮助该村建设300亩优质水稻、200亩高产玉米产业基地等,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不仅如此,宣汉县委还出台了 《扶贫开发精准减贫工作规划》,提出“干部扶贫到村到户、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增收项目到村到户”等十三条硬措施,逐村逐户落实扶贫措施,让群众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院坝会上 群策群力开启“致富门”

□漆楚良本报记者刘鑫“要激发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积极发展脆李、猕猴桃等产业。”“要积极引导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和旧房改造,改善群众住居环境。”“要加大智力扶持力度,让群众树立勤劳致富光荣...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