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溪沟村:峡谷风景 世外桃源
泥溪沟村院落
泥溪沟村全貌
桑葚成熟的时节,笔者与李雍在古村落研究者、万源市铁矿镇副镇长秦超中的带领之下,过铁矿坝村,行蜿蜒村道,来到铁矿镇泥溪沟村邱家坝。下得车来,秦超中顾不得观看眼前的小桥(吊桥)流水人家、泥溪沟河两岸苍翠欲滴的大山,径直到河边,采摘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的黑珍珠桑葚,以此犒劳大家。由此,笔者便进入了被列为四川省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单的泥溪沟村。
巴山深处的古村落
泥溪沟村位于大巴山深处的铁矿镇西南部,东南邻宣汉县新华镇泥溪村、大洞村,西北与万源市长坝镇走马坪村接壤,北临铁矿镇白果坪村和铁矿坝村,村委会驻地距场镇10公里,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2060亩,林地4.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6个村民小组,2100多人。2005年由原磨啄田、长岭、何家坝三个村合并而成,因村内唯一的一条河流泥溪沟河而得名泥溪沟村。
泥溪沟河自五桐滩始,由东北流向西南,止于宣汉县新华镇中河,汇集山中涓涓溪水,滋润着两岸良田。村民沿河而居,早先得名安家河,但因该河雨季时,涨水次数多、含泥沙重,便取名泥溪沟河。泥溪沟河形如一条玉带,绕行于山间,全年河水不绝,水声哗哗,河上建有小桥连接两岸。
泥溪沟村属于山地地形,两山夹一沟,山间河谷有小平坝,山中间有平地分布,最低海拔300米,最高海拔2000米,平均海拔为629米。溪沟村自古以来风景秀美,自然资源丰富,吸引了不同姓氏的先民来此安居乐业。
泥溪沟村杨氏先祖杨应齐,清朝初年从湖北游宦入川,辗转落居于黄泥嘴,聚族而居,渐成杨氏大族。几经繁衍生息,村里有杨、刘、邓、邱、赵、张、罗等主要姓氏村民。
泥溪沟村是一块红色土地。1933年底至1934年红军进入万源并转战泥溪沟,在村里宿营休整。村里较为富裕的杨姓两兄弟,为到这里的红军送去钱财和食物,帮助解困,成为本地流传的一段佳话。村里留有“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侵略者”等不同时期的标语,成为历史的见证。
泥溪沟村土壤肥沃,盛产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河里有团鱼、鲫鱼、鳙鱼、鳝鱼等,是铁矿镇资源富集之村。村民世代生活在这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平和生活。
泥溪沟村青山环绕,乔木林立,灌木丛生。其中,乔木以黄粱树、杜仲、银杏、松树、枫树为主,灌木以杜鹃、红叶为主。传统村落内,各家宅前院后种植有梨树、柚子树以及油牡丹等草木花卉。由于山上植物多以长青乔木为主,因此,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进入新的世纪,泥溪沟村在达州市政协的帮扶下,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硬化村级水泥公路,发展农村产业,建设村级阵地,实现华丽转身,旧貌换新颜。
泥溪沟村的古院落
泥溪沟河从村中蜿蜒而下,在村子的河谷地带,形成了一个“V”字形,“V”字形的底部,汇聚涓涓之水;“V”字形两边的斜坡,古民居分布其上。古院落讲究因地制宜,临水而生、临山而建,依山取势,以水为魂,有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意趣;有坐北朝南的取向,讲究通透、采光、避雨等。建筑以木架子结构为主,有沿山平行一字排列,有三合院、四合院,不论哪种组合方式,全都取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理念。大多两层,人字水,青瓦屋顶,穿斗木架构,坐北朝南,以中间堂屋为轴线,左右对称,面阔三间或五间。古院落房前都有阶沿,堂屋正前的大阶沿,一般都有北水柱,面阔三间的为两柱。阶沿宽窄不等,一般3至4米,多以石板拼砌,逢事可设席。厢房前的小阶沿宽窄不定。阶沿外的院坝,多用长方形石板拼铺而成,院坝中间以堂屋朝向为中轴线铺设通道。通道的石板长宽一致,以“生老病死苦”五字为数,从甬道的第一块石板数起,最后一块石板要落在“生”字上。民居四壁多用木板装成图案形(间或有土墙)。为采光需要,在壁面安装推窗或固定窗户,夹壁多用篾编,外糊草泥或用石灰粉刷。五福临门、喜上眉梢、福禄双全、双龙捧寿、多子多福、三阳开泰、卍字格、历史人物等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吉祥图案,在这里随处可见。雕刻手法有镂、透、圆,或兼而用之,边板装饰则多用浅浮雕写意如意或缠枝花卉。中堂的中梁,多画有太极图或二龙抢宝等图案。
泥溪沟村古院落主要集中在黄泥咀组、长罗组、磨啄田组,始于清朝又多建于清朝。20个穿斗木结构的古院落中,有16个为清朝建筑,海拔在420至900米之间,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目前有人居住、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有黄泥咀组的上中下4个杨家大院,蒲家河组的张大坪张家大院,磨啄田组的张家河张家大院、刘家大院,长罗组的邱家坝杨家大院、张家沟2个大院、炉厂坪杨家大院,水井田组的何家坝何家大院等。
黄泥咀组杨家大院的杨应齐,是从湖北迁入该地的第一人。此人居官不傲,善待周邻,乐施善助,深受四邻拥戴,近邻也乐于为其出力,由此在黄泥咀建成杨氏四合大院。大院依山构建,面向泥溪沟河,院落两边有通道,既可通风,又可邻里相通,为后代发展留下了空间。此后,建成了结构合理、工艺精致的上中下4个杨家大院。
泥溪沟村古院落山环水抱,掩映于丛林绿树之中。这里,河流、田园、炊烟、犬吠、鸡鸣、小路、树林,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颇具“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情画意。房前屋后果树繁多,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硕果累累,秋季瓜果飘香,冬季雪花纷飞,是理想的休闲养性胜地。
泥溪沟的传说故事
“八大王”来过。据传,明末清初,“八大王”张献忠进川辗转来到泥溪沟,发现这里背靠青青大山,面临清清河水,外狭内宽,鸡鸣犬吠、闾里兴旺,村民黄发垂髫、怡然作乐,且需渡河入村,犹如世外桃源,便在此安营扎寨。一部分老弱士兵见此地物产丰富,请求张献忠并得到同意居留此地,与当地村民一起开山辟地,共同生活。
青龙的传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泥溪沟村有条青龙回归东海,一路上遇山便劈,遇水而行,形成长约20公里的峡谷,后人称青龙峡。青龙行至杨家大院前,见此有一湖,湖水清澈,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如梦如幻,宛如仙境,被美景吸引,遂驻足停留。玉皇大帝见青龙不走,以为其贪婪此地景色,一怒之下,刨开湖前的岩石,湖水一泻而去,昔日的美景不复存在。青龙被处罚留在杨家大院对面的小山上,后来,人们称此山为青龙嘴,此湖为青龙湖。如今青龙嘴在,湖已变成了田坝。
青石老虎传说。长罗组邓家坪有块青石,传说是一神仙的坐骑,因贪恋美味,偷偷地从仙境下凡来到人间,看到泥溪沟村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且能纵横山野,随心所欲,便不思归,成了这里的大王。老虎坐上大王交椅后,偷吃村民的家禽家畜,人们为此十分讨厌。此事传到天庭,神仙决定下凡将其带走。老虎得到信息后,怕到天庭受到惩罚,于是变成了青石,隐藏于山林。后来,当地家禽家畜难以饲养,认为是青石老虎作祟,便将其虎牙拔掉,从此,这里六畜兴旺。
泥溪沟的名胜古迹
泥溪沟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间雕刻众多、精美。雕刻分石雕和木雕,石雕主要在柱础、街沿石、记事碑和墓碑,木雕则在门、窗、牌位等地方,采用的手法有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及平雕,以戏剧人物、花草、动物、佛教八宝为题材,寓意多为中国传统的福、禄、寿、喜、财,戏剧人物表现出中国的孝道文化,内容丰富,寓意吉祥。不仅如此,泥溪沟村还有不少名胜古迹。
仙女瀑布。仙女瀑布位于刘家河组的刘家河坝,依山流泻,常年不绝,姿态万千,舞姿曼妙,随季节和水量大小而不同。瀑布下面,深潭对映,像是一位永远的追随者,用少年含情脉脉的眼眸仰望着她。仙女瀑布虽没有贵州黄果树大瀑布的壮美,但却有少女般的娇柔。
百年古树。黄泥咀组杨家大院上院子,有棵清代刺柏,树干挺拔,树冠盛大,被当地村民誉为信仰之树,逢大事喜事,前往朝拜。长罗组邓家坪方家大院的清代老核桃树,生长在高山之巅,老树不老,枝叶繁茂,果子缀满枝头。村委会旁的两棵古树,一大一小,根系相连,枝叶相拥,情深意浓,俨然一对夫妻,人称夫妻树。
古牌匾。杨家大院有块保存完好的清朝道光十二年的牌匾,正中从左至右书写“黉序媚寿”4个大字,金光闪闪。
古墓。泥溪沟村规模恢弘、雕刻精美的古墓有20余座,尤以长罗组邓家坪坪方家院子右侧的杨东禄墓为最,属夫妻合葬之墓,修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坟茔讲究对称平衡,主墓两侧有围茔。主墓分两层,上层为装饰之用,寓意为望天石,瞻观日水星辰,饱览世间风华;下层为墓茔主室,以石板封闭。上下两层之间,有精美石雕,人物生动传神。从下到上,形如房檐,以防雨水。墓冢色彩保存完好,着色艳丽,以红蓝为主。阴刻有“狐狸日落眠塜外,马脑月明半山前”等联。该墓形制独特,雕刻精细,做工精细。
(本文采写中,除文中提及者外,还得到张华仁的大力帮助,参考了传统村落申报材料,在此一并致谢!)
□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郑景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田乙斯)“我的包包掉在候车室了,麻烦你们帮我找一下……”11月7日21时许,成都铁路局达州车务段...
万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万源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