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皮窝乡中坝河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 “靠山吃山”,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达州日报 2020-07-07 09:14 大字

村民胡学全察看蜜蜂产蜜情况

7月3日,记者一行前往万源市皮窝乡中坝河村,只见崭新的房舍依山傍水而建,村组道路宽阔平坦,溪边堤坝上摆放着各式健身器材,道路两旁不时看见劳作的村民……看着眼前这幅和谐的山村宜居图,很难想象到几年前中坝河村的贫困状况。

山货丰富

大山变成“香饽饽”

早晨,天刚蒙蒙亮,周仕珍和丈夫已经拿着锄具准备出门了。山坡上那几亩地是家里的生计来源,但他们知道,即使每日去地里不停劳作,小小的几块土地也难以维持一家老小的开销,可环视四周,除了山,还是山。

“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山,只有几块平整的地,土质也不好,只适合种土豆、红薯、玉米、白菜……”周仕珍说。万源市皮窝乡中坝河村属于喀斯特地貌,境内山峦起伏,平均海拔1500余米,气候高寒、坡地陡峭等因素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少,作物类型单一,产业难发展,村民连解决温饱都困难,如何才能脱贫致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村民除了种植红薯、玉米、土豆外,一直有到山上采摘、挖掘山货的传统。野生的竹笋、松菌、松籽、核桃、猕猴桃、天麻等野生食材和药材,让大山成为了村民的“香饽饽”。

“山上有很多‘宝贝’,只要勤快点,一年收获的山货吃都吃不完!”周仕珍笑着对记者说,今年3月至4月,自己和丈夫每天上山挖竹笋,收获颇丰。鲜竹笋吃不完,就晒成笋干、泡椒笋,一年四季都可以吃。

“去年在山上摘的松菌、核桃还剩下好多。”和周仕珍家一样,村里人都存了不少山货。每当有客人来访时,村民都会热情地拿出松籽、核桃、白草莓等山货来招待。

产品进城

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才高兴了不久,村民又发了愁:山货库存逐年增多,想卖,却没有门道。直到2015年,由达州市司法局牵头,达州军分区、达州监狱、达州市第十六中学、达州市电影公司等帮扶单位共同参与,为该村制定帮扶规划,争取筹集帮扶资金,并组成驻村工作队进驻中坝河村,这个大山深处小山村的改变才正式开始。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帮扶干部率先想到的思路。经过一年的协调和布局谋划,2016年至2017年,中坝河村共硬化道路9.6公里,组道几乎延伸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村民们正式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时代。

“以前,村里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娃儿上学回来裤脚上都是泥巴。”谈到村里的变化,村民范明菊感叹着说,“现在路修好了,娃儿上学方便多了,我们去一趟镇上也更快了。”

路修好了,村民就能自己运山货去卖了吗?“路太远了,村民自己运山货去卖,成本太高。”于是,成立合作社这一想法油然而生。

2017年起,中坝河村成立了万源市丰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后更名为达州市万源市皮窝乡中坝河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采取“支部+农户”模式,组织村民统一种植和销售蔬菜、山货等。“我们每年和达州监狱签订蔬菜采购合同,把从村民家中收集来的山货、农产品统一运往协议帮扶单位。同时,帮扶责任人采取以购代捐、宣传代购等形式,帮助村里消化库存。”该村一村干部介绍说。

据悉,2016年前,中坝河村集体收入为零,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2017年至2019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人均达53.2元;2019年,(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笋子梁12壮士

笋子梁,位于万源市花萼乡境内,东为甑子坪、板凳角,与八台山、大罗山相望,西为花萼山。三面临深沟,南北两坡高达百丈,悬崖绝壁,陡...

万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万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