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达州市部分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近日,天气渐暖,达州市不少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因疫情仍未结束,企业恢复生产的同时,仍要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审慎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把好防疫关
乘坐上班车辆、进入工作现场,戴口罩、体温检测、登记,入厂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测......自华新水泥(万源)有限公司复工复产以来,员工每天必须通过两道关卡,才能到达岗位。在工作现场,员工间距至少保持1米以上,防止扎堆现象发生;员工吃饭实行分餐制,分批领取餐盒回岗位就餐;每天至少两次对进出车辆、工作现场消毒。另外,还开启了外网及移动办公、远程沟通,坚持把防控措施落到每一个细小处,以保证员工健康安全地投入生产。
在面对产品滞销,熟料、水泥以及半成品库存积压等问题,公司在保持生产运行不受大影响的同时,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充分利用新老线场地的空间优势,落实多种库存方式,既保障了生产正常运转,又为处置城镇生活垃圾发挥了功效。“恢复生产后,公司陆续生产了五六万吨积压产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虽然销售订单有几万吨,但之前受交通影响,货都没有出厂。现在,万源市经信局正积极帮忙解决“通行证”的问题。
据了解,自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全面完成了万源城区以及部分乡镇和周边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餐余垃圾的集中收储与无害处理,及时切断了生活垃圾病毒传播途径。
复产生产两不误
“我们现在恢复了3条生产线,每天能生产2000余双鞋子。”位于大竹经开区的四川瑾瑜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孟先生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年后计划完成的20万双的订单,从15日复工至22日,已完成了2万余双。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利用现有设备重新搭建了4条加工线,用于生产民用口罩。在2月4日时,有70名就近的员工主动请战,回公司上班,现共有115名员工在岗,返岗率为72%,截至22日,公司共生产了16万只口罩。
“公司有3个湖北籍的员工,他们要等到疫情结束再返岗。”孟先生说,达州籍以外的,都会在公司安排的隔离观察点隔离14天之后再返岗。上班的员工,每天要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再通过公司大门的防疫消毒区,才能进入工作间。而且每天上午、下午,还会派专人到每一个岗位为员工检测体温。工作区域、食堂、宿舍每天消毒两次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避免吃饭的时候交叉接触,该公司实行分批次就餐,并把每一张餐桌都从中间隔断,做到互不打扰。
据孟先生介绍,近期大竹县中医院还为他们送去了熬制好的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汤剂。经开区也联系了相关部门组织医护人员,走进企业为员工体检。“22日,医护人员来到石河镇,为我们公司未返岗的42名员工做了检查。”孟先生感激地说,24日他们将去月华镇为22名员工做检查,帮他们把好返岗前的关键一环。
全厂无死角消杀
“我们把厂区分为污区、半污区、净区,每个区域的消毒程度不同,外来人员若是想进入净区还需要全身消毒……”渠县杨二嫂饲料有限公司在渠县工业园主导产业园区,1月31日复工至今,企业的饲料产量已达到9000余吨。据公司负责人余先生介绍,疫情发生之后,本就在防疫消杀方面管控严格的公司,如今更是严上加严。
“饲料的生产,对于环境要求很高,平时我们就要求每天全面消杀。疫情发生之后,每天要消杀两次,员工上班全程都需戴口罩、头套、鞋套,每天测两次体温。”余先生告诉记者,春节以来,公司便挨个给员工打电话,要求员工做好自身防疫,不要随意出门,临开工前,所有员工需在家隔离14天、回到厂区隔离2至3天才能上班。
“全厂实行封闭式管理,除采购员,其他员工一律不能外出。”余先生说,为了防止外来人员携带病菌污染厂区,所有车辆从园区到厂区途中,都要对司机和车辆进行两次消杀。同时,到达厂区的司机无特殊原因不得下车随意走动,待货打包完成后直接离开。
(本报记者 蔡尧 罗未)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全民抗“疫”战斗中,市审计局志愿者坚守抗疫前线,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审计人的使命、彰显审计人的温度。永丰街社区位...
万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万源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