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中的防疫关卡
2月15日,万源市大竹镇竹园村下了不小的雪,夜间的风尤其刺骨,一条环湖的路上有些积雪,路边一顶蓝色帐篷透着些微光亮。
赖继辽是村中众多申请到关卡做志愿者中的一员。在这关卡守了多少个夜晚,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回想得最多的除了夜间凛冽的寒风,还有就是这几日村民们接连送来的各种食物和取暖品,让他得以度过漫长寒夜。
全村抗疫出钱出力
竹园村现有500多人,其中除了常住村民,还有一部分是回老家过年的返乡人员。由于该地位于川渝陕结合部,又在3个村子的交叉点上,防疫形势严峻。开完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竹园村村支“两委”迅速采取行动。
该村目前设置了3个关卡。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利告诉记者,最初只让党员到各关卡24小时值班,村民看他们太辛苦,不少人尤其是青壮年纷纷主动申请做关卡值班志愿者,有些值不了班,或者没回来的老乡还捐了钱和物资。
这天,脱贫不久的袁学礼风风火火地开着摩托车来,卸了箱方便面。“他们24小时轮流值班,大冬天的太不容易了!”天气寒冷,村里给志愿者配了电炉子,但电线拉到帐篷才发现电压经常不稳。得知这个情况,村民坐不住了,或是开着摩托车,或是背着背篓送来了干柴,64岁的易文成不仅托人送了一袋炭,还从3里之外扛来一根木柴。
决心不退寒夜坚守
帐篷毕竟是一块布,比不得砖墙,帐篷外风力稍大些,篷内就会四处漏风。15日这晚,赖继辽觉得太难熬了。外面大雪不断,风呼呼地狂啸,篷内电炉子因电压不稳,总是散发不出热度,点燃的干柴禁不起风吹,总是熄灭。“那晚帐篷里就像是个露天场,吹得整个人生疼。”赖继辽告诉记者,他值班的关卡在一条环湖的路上,原本临水,每晚很冷,下雪天更寒冷。以往瞌睡来了会走出帐篷醒醒神,巡视一下,顺便做操驱寒,这天,他被冻得寸步难行。
这段时间,29名志愿者日复一日地在岗位上值班。问起夜班经历,大家概括起来就是“冷、累、疼”三个字,不少志愿者的耳朵和眼角处都发红。“看着大家捐的物资心里很暖。他们把关卡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该守好。”
独臂村干部登山串户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串门……”喇叭里的声音在乡道间又响了起来,大家不出门就知道这是村委会副主任赖继续来了。
2003年,赖继续因为受伤,右手肘关节以下全都没有了。接到抗疫命令后,他迅速开展宣传。前期宣传工作很吃力,因为当地村民多数年纪大,也不怎么了解外界新信息,很多人都不把疫情当回事。有人嫌他多事,小题大做,他只能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有的村民住得稍远点,得上山,路不好走时,他一只手拿喇叭的同时,还得扶着树或土坡,以保持步履稳当。
陈开波是一位语文教师,初六回到竹园村,不忍赖继续每天徒步登山串户,他主动提供自家车辆,做起了流动宣传车的司机。两人转换思路,给村民播放外地防疫视频,给不识字的村民读各地最新新闻,微信群里不断更新政府要求,以及全国各地防疫动态。连日来,通过反复宣传,随时监督,以及让村民成为志愿者,竹园村的村民渐渐明白了此次疫情的严峻性,昔日那些总埋怨和发牢骚的村民,现在不仅主动配合,还会相互监督。
陈开波刚拿到驾照才两个多月,有些山路开得不熟,他只能慢慢开。为了不耽误宣传和巡查工作,他和赖继续每天早上出门,直到晚餐时间才回家,很多时候,中午来不及吃饭。赖继续自从2010年做了胆结石手术,肠胃一直不好,加之从1月27日以来,他一日三餐大多吃泡面,或者干脆不吃,导致他身体和精神状态欠佳,“回家就不想动不想说话,但和父老乡亲在一起总觉得很温暖。”
□本报记者 杨蕙菱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达州律师积极捐款捐物。截至2月10日,全市律师共计捐款30.5万余元,全部用于抗击疫情一线。2月4...
万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万源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