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检察官的回忆

达州日报 2019-05-24 09:47 大字

今年83岁的退休老检察官于承源,精神矍烁,儒雅达观。他原任万源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在检察机关里呆了近二十年,一直从事刑检工作。在当时各种条件都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共办理各类刑事案件710余件、涉及850余人,当领导后审签把关刑事案件500余件,所办案件均质量过硬,无一错案,受到了各级表彰与同事们的认可。

于承源出生于万源市河口镇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太贫困,1952年的时候,在周围邻居的规劝下,父母才卖了粮食让他去读书。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在当地片区考了第一名,于是来到当时万源最高学府万源市第一中学读书。后被保送至达县师范专科学校学习,虽然食宿和学费都不用自己掏钱,但对于当时十分贫困的家庭而言,就是万源到达州这段路程的车费都是支付不起的,最终只能选择放弃。回到农村后,于承源被组织选中,分配到万源县公安局,后辗转县委宣传部、县委办公室等单位工作。

1979年,于承源被安排到检察院工作。当时条件艰苦,办公地点设在一间平房,一张办公桌两人共用,工作物品各锁一个抽屉。出差办案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收发室的一辆自行车,根本无法满足各科室的需求,所以无论距离远近,出差办案都只能靠步行。他常在乡村土路上一走就是大半天,不知跑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

“远看是流窜的,或是买牛的,近看才知是执法办案的。”由于没有检察工作制服,出差办案只能穿自己平时的衣服,一个帆布包、一双胶鞋、一把伞……这身打扮常让老百姓误会。可即便是这样,于承源还是很乐观、很知足。

于承源进入检察院一直都在起诉科(现公诉科)工作,从检察员、副科长、科长、一直干到副检察长。其间因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法律学习,只得边工作边自学。但那时法律书籍与学习资料紧缺,法律学习资料严重缺乏,每次外出培训是唯一的学习机会。退休后,他靠手写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回忆录,保存下来的有十几个本子100多万字。

他曾办理过一个重大案件,审查过程中认为证据不充分,于是坚持提出重走现场,再做调查。因意见分歧较大,当时公安的办案同志不配合,单位其他同志也认为他过于较真。但是他依然顶着压力,一丝不苟,忠于事实与法律,通过深入的调查取证,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口供中存在的瑕疵。

工作中,他以老带新,注重培养新人,堪为“传帮带”的典范。他注重发现新同志的优点而加以培养,其所带的徒弟中,先后有两人成长为万源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有一人成长为万源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他的徒弟田燕,现任万源市法制办主任,她说:“我眼中的于检,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一身浩然正气,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生活中的榜样。工作中他一丝不苟,生活中他以身作则、乐观积极,都给我做了最好的榜样。我办理的第一个案子是一个性侵案件,因没有什么经验,出庭的效果不是很好,当时就在庭上蒙头大哭了一场。他知道后,先是来安慰我,再是教导我。是他的指引,让我敢于面对,敢于担当。”

于承源是一位安于清贫、乐观豁达的人。虽耄耋之年,但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步履轻盈。他讲,“我从来不和其他人比工资,工资每一年都在涨,我就觉得我的生活比过去又要好一点。”

“莫比别人,比自己。”这句话伴随他度过了40年工作生涯,也伴随着他度过了退休后直到今天的所有时光。

□杨菲 陈军 本报记者 罗天琪

新闻推荐

四川省富硒产品质检中心大楼主体完工 建成后,将承担全省80%的富硒产品检测任务

效果图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建于万源市的四川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日前完成主体大楼工程,进入内部装修阶...

万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万源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