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5·12”防灾减灾日 主题科普宣传周启动

达州日报 2019-05-13 09:07 大字

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日,省减灾委员会、省应急管理厅在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举行“5·12”防灾减灾日主题科普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现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救援总队、矿山救援队、危化救援队等应急救援队伍均设立了装备展示区,地震破拆装备、个人防护用品、照明设备、侦查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专业设备一一亮相。

现场人气最高的当属“消防疏散逃生体验屋”。屋内模拟的是火灾发生后烟雾缭绕、黑暗无光的场景,体验者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用衣服捂住口鼻,俯身弯腰随安全通道信号灯指示方向快速通过,从出口“逃出”。

本次宣传周还设置了减灾馆奇妙夜、汶川大地震集报展、减灾兴川大讲堂、航空救援体验活动等科普体验项目。

(四川日报)

本报讯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达州市幅员面积较广,地形较为复杂,区域性气候差异较大,易产生干旱、暴雨、洪涝、滑坡、大风等自然灾害。近年来,全市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反应灵敏的局面,有效应对了各类自然灾害。

达州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灾思路,持续推进业务改革和防灾减灾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连续几年实现自然灾害“零”伤亡。

及时准确预测

有效应对险情

全市汛期天气气候异常复杂多变,强对流、暴雨、高温、干旱、连阴雨天气相继出现,易出现自然灾害。2018年入汛以来,全市共出现6次区域性暴雨,汛期还多次出现冰雹、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2018年5月20日,由于受高空槽东移和北方冷空气共同影响,万源市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本次暴雨让万源市受灾严重。

针对这次暴雨,达州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抗灾救灾,相关部门领导立即率万源市水务、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民政、教科等部门人员前往受灾地,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及时转移群众,有效挽回经济损失。由于防范严密、预警及时、撤离迅速、管控到位、多部门协同,整个过程未出现人员伤亡。

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监测工作

从2014年以来,达州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专业队伍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工作。根据排查,目前达州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333处,其中滑坡1002处、崩塌186处、泥石流7处、地面塌陷25处、不稳定斜坡109处,地面沉降1处。针对隐患点,全市组织专业队伍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排险作业。

全市不断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及时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专职监测人员,逐一落实防灾点预案和防灾措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充分利用专业队伍,坚持“谁排查、谁宣讲、谁培训”的工作方法,要求排查到哪里就宣讲、培训、演练到哪里,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就发放到哪里,大幅度提升了广大群众识灾、辨灾的水平和临灾避险的能力。

运用先进科技

提高预警能力

“从有记录以来,全市监测到的最高地震等级为4.3级,属于有感地震。达州处于华蓥山断裂带北段,属于不活跃的地带。”据市气象管理局防震办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达州市在不断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和烈度速报系统等基础建设、完善住房的抗震设防工作、加强对市民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等方面成绩显著。目前,达州市已经完成地震预警速报系统选址工作。

“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决策部署,我们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健全完善地质灾害自动化专业监测预警网络,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预警,进一步提升专业监测预警水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环境科工作人员说,全市建立了科学的应急响应机制,运用无人机、卫星通信、会商系统、指挥车载系统等先进抢险技术装备,着力提升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保障能力。

同时,市气象局通过ASOM(省级气象装备运行信息监控系统)、MOPS(县级综合观测业务集成系统)平台,每天定时查看全市各类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督促立即维修。监测站网进一步完善,建设生态气象观测站。目前,全市已形成由6个国家级自动站、3个农气观测站、1个L波段探空站、1个酸雨观测站、1个生态观测站、9个自动土壤水分站、326个区域自动站、1部多普勒天气雷达、1部风廓线雷达组成的布局合理、要素齐全的严密天气监测网,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覆盖率达100%。(本报记者 罗天琪)

新闻推荐

万源市教科局借力“三下乡”送上“致富经”

本报讯近日,万源市2019年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万源市青花镇五一广场举行。万源市教科局工作人员向当地群众送上了...

万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万源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