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笑声

达州日报 2019-04-23 09:42 大字

徐世其和老伴在茶园采茶

四川最美茶乡——万源市白羊乡茶园坪村

四月的大巴山,很早就醒来。头半夜的雨将铅华洗尽,空气中弥漫着嫩绿的春天气息。

万源市白羊乡茶园坪村是巴山腹地的一个小村落。醒来后的村庄突然爆开一阵笑声,打破了大山的宁静。这笑声像具有传染性,很快就连成了一片。有男人的笑声,有女人的笑声,有老人的笑声,有小孩的笑声。笑声传自一眼望不到边的茶园,笑声传自一幢幢别墅式的小洋房。

见到有客人来,68岁的徐世其和老伴赶忙从房后的茶园回到家中,张罗着递上茶水、瓜子。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徐世其老两口和幺儿子是去年底搬进新房的。75平方米的小洋房外观精美,内部设计合理。房内陈设简朴而规整,客厅的墙上挂着毛泽东同志的画像。一说到房子,老徐的眉弯里都溢出笑声。老徐共搬过三次家,第一次是搬进茅草房,第二次是搬进土坯房,第三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现在的新房。老徐对新房的质量特别满意,他说:“修房子期间,万源市上的、白羊乡上的和村上的干部经常来监督,对水泥标号、每道工序都卡得很严,连修房的工人们都有意见了。”住上这样的好房子,是老徐过去做梦都没梦到过的。老徐一阵爽朗的笑声后,说:“你们说说看,我这算不算过上了共产主义生活。”

吴明承也是去年底搬进易地扶贫搬迁新房的。老吴的老伴常年多病,大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外打工,小女儿在乡上学校读书。过去家庭非常贫困,住的房子是“夏不遮雨,冬不挡风”。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老吴不但住进了好房子,家庭经济也逐渐好转起来。老吴家里养了两头母牛,一年收入近万元;养猪养鸡收入2000多元;家里2亩茶园进入丰产后收入上万元;就近务工收入3000多元。“可以了,可以了,谢谢党的好政策。”吴明承对当前的生活感到非常满足,让他特别兴奋的是,自从搬进新家后,长年多病的老伴奇迹般地好了,家里的药罐罐也扔了。说话间,他的老伴正在利索地收拾楼上最大一间卧室的床铺。邻居见状打趣老吴,“你们看,这间大房子是留给儿媳妇的。新房子修起了,吴明承盼了多年的儿媳妇就要进屋了。”这话说到了吴明承两口子的心坎上,只见老吴憨憨地笑了半天,应道:“就怕别人姑娘看不上我们家哟。”

78岁的汪维生老人独自在家,老伴一大早就去茶叶收购点交茶叶去了。“我们老年人手脚慢些,一天可以摘上两三斤,收入100多块钱。老年人勤快一些,既给子女减轻负担,也给政府减轻负担。”汪维生不是贫困户,但他对党的扶贫政策理解得很透彻。他站在屋前,指着山里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和望不到边的茶园,说:“这些道路、水利设施,还有茶业,都是党和政府拿的钱。贫困户在享受,我们非贫困户也照样在享受。历朝历代,哪有这样的好政策哟!”老汪三个女儿,幺女儿一家随老两口生活。女儿女婿都在广东打工,大外孙女在读研究生,小外孙女在读大三。“你们别看我们七老八十的,身体好得很呢。两个外孙女读书,全靠我们老的。”老汪一家有5亩土地,过去种水稻、玉米、红薯,一年的收入就一两千元。2014年开始发展茶叶,去年开始进入丰产期后,仅茶叶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2万元。“农村人就是要勤劳,不能老靠着国家。”一阵笑声过后,老汪这话显得很硬气。

“小邓书记早哇!”“小邓书记,昨晚上梦见你老婆没有?”(紧转第二版)

□文/图 本报记者 何南观黄江涛 刘睿

新闻推荐

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共建平安和谐社会

活动现场本报讯4月15日是第四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万源市在萼山剧场集中开展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重...

万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万源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