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汉的“微课堂”
“四川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产业发展指导员将全覆盖服务贫困户……”1月2日一大早,在偏远的万源市鹰背乡大板桥村,75岁的王江国老人像往常一样,在“大板桥人家”微信群里发布了几条最新消息,为乡亲们端上了一道“营养早餐”。
王江国是村子里的一位退休教师,离开讲台已整整16年,老老少少都亲热地称呼他为“江老汉”。退休的日子倒过得悠闲自在,让王江国一直记挂在心里的是,他从教30多年的村小几年前在撤校并点中变为村委会办公室,当年的教室重新布置后,成了焕然一新的农家书屋。
王江国在村里算得上是个文化人,更重要的是,他对这所村小、对这间教室,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一有空,他就钻进这个屋子读书。
农家书屋里的图书可谓琳琅满目,既有农村实用技术类的书籍,也有各类时政报刊,还有不少少儿读物。刚开始,王江国泡在书屋只为打发时间。后来,王江国发现,书中有好多知识对农民非常适用,但是当地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且根本没时间坐下来学习。
于是,王江国想了个“土办法”——把一些“三农”信息和科学常识、乡风文明等摘抄在纸上,张贴在村务公开栏供村民阅览。
“嘿嘿,江老汉给我们办报了!”每天,阅读栏都围着一大圈村民,也吸引了来来往往的路人在此驻足。
乡亲们的关注,更加激发了王江国的热情,每期“报纸”他都精心摘编。春耕时节,他找些种子选购、施肥、田间管理方面的内容;当地发展茶叶产业,他就抄些种茶、制茶技术;春茶上市时,王江国还把各路行情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发给茶农……
“爷爷,你这办法太费力了!”在西南民族大学读研的孙子王敬暑期回到老家后,建议王江国把“纸质版”改成“电子版”,“现在村里都通了宽带,装了WiFi,何不建个微信群,直接把内容发布在群里就是了……”
于是,王江国把“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机”,在孙子王敬的帮助下,很快建起了“大板桥人家”微信群,将全村将近300户人家差不多都拉了进来。
“这下方便了,在书屋里看到哪段有用,马上用手机拍下来上传,方便、快捷,而且不限量哇!”王江国乐呵呵地说。
既能发图片、编文字,还能转链接,这网上农家书屋的信息量更大了,也更受村民欢迎了。
驶上信息高速路,乡亲们脱贫奔康的步子迈得更大了。2017年,全村有21户脱贫;2018年,村里又有17户如期脱贫。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这‘微课堂’也是脱贫攻坚的‘加油站’嘛!”王江国自豪地说。
□特约记者 王永明
新闻推荐
2018年四川省茶叶学会学术年会在万源召开 万源茶产业发展获专家点赞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2018年12月26日,2018年四川省茶叶学会学术年会在万源召开。会议采取现场参观、学术报告、...
万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万源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