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达州这片文化的热土必将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全国全省全市文艺界大师名家为达州市文艺发展献计献策

达州晚报 2016-06-17 18:45 大字

编者按:

文学和艺术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达州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的繁荣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站在文化强市的高度,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自觉倾听人民的心声,准确把握人民的审美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

市委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全省、全市的文艺工作者欢聚一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畅谈文艺创作方向、成果、经验,气氛热烈。今天,本报对这些文艺工作者的发言予以选登。  

·本报记者 谢建荣 彭凡珊 张黎丽·

打造巴山作家群品牌

·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诗人 杨牧·

通过这次会议,我看到了达州文化事业美好的前景。达州的文艺队伍强,文艺老前辈多,文艺作品的品类齐全。最为重要的是,在这里,一个文学品类能拿出代表人物,他们在达州有影响,在国内也有影响。因此,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召开会议,既是对既有成果的总结、提炼、升华,也是对未来成果的催生、促进、助长,为此我提点建议——

首先,关于怎么增强增厚文化事业的基础,我很看好文艺大讲堂,尤其是巴渠文艺大讲堂,还可以将此办成沙龙性质,大家共同交流,老师可以讲,学生也可以讲。其次,整合资源,这些年更多的是以个人身份出现,但从未从理论的高度整合过。可否把巴山作家群也做得可感可读可鉴,建立巴山作家群系列文库,把包括田雁宁、谭力等人的作品经过严格的评审之后,将他们的作品陈列在专馆里面,供人鉴赏。“酒好也怕巷子深”,通过媒体宣传,将达州的作品传播出去,将来一提到巴山作家群,外面的人就能想到达州。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立奖励办法,培养文艺队伍并发展壮大。

文学培养要精准点面结合

·江西省文联、作家协会原主席 陈世旭·

我来过四川多次,但是第一次来达州。达州对于我的创作道路影响非常大。初中毕业那会,我喜欢诗歌,但当时“诗歌天空”就“五颗星”,我一个个去收集他们的诗,天天背他们的诗。改革开放后,我走上了文学道路,喜欢看杨牧的诗。之后,我开始读当代青年作家作品,像罗伟章小说等。因此这次来达州,我很高兴来认识大家,也非常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学习交流。

对于达州文学创作方面,我有三点建议。首先是要全面发展,突出重点。文学创作上有不少困难的方面,因此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帮助。其次,文学培养要精准,点面结合。对于场所不便的地方,可以建立文学场所、文学展示馆、基地;对于作者的培养方面,可以开讲座、组织探讨交流会等,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培养。最后,鼓励文学产业化,让文学从小说到影视,再到一些有影响力的产业,一步步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借力打好巴山文艺创作名牌

·《小说选刊》副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 王干·

非常高兴能来到达州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因文学结缘,我第一次到达州。达州市委对文艺工作这么重视,非常有战略眼光,与当前建设强大的文化中国是吻合的。

达州之所以能开、敢开这个会,是有资本的,因为达州有一大批像梁上泉、杨牧、田雁宁、周李立这样优秀的诗人、小说家、文艺家,并呈现井喷之势,必将在文学发展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如何在这个最佳的黄金时刻做好文艺工作,我觉得可以用6个字表示,就是“走出去,请回来”。现在是合作的年代,要善于借力。一要借人力。达州的小说创作力量在四川首屈一指,应把现有的达州籍人才用好,希望达州将来成为中国小说之乡。二要借平台,目前达州的平台还不是全国最高端的平台,就需要借助全国、全省的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把达州籍的作家、艺术家推到全国去。三要借资源。现在是文化产业的时代,达州要合理使用、开发文化产业资源,并借用别人的资源,为自己的文学形象、文化形象助力。

把文学作为生产力看待

·中国作协会员、著名作家 田雁宁·

这次会议让我感到兴奋和惊讶:市委市政府邀请全国名家到达州,为达州的文化发展添砖加瓦,加钢加料,是相当有魄力的举动。

达州的文学创作在地市级范围内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而达州作家也有基础有实力超过全国不少知名作家。因此我建议,市委市政府可以将文学作为生产力看待,可以搞文化工厂,投资创造文化产业。文化不但是要走出去赢得民生的事,还可以把文化作为产业经营,如把达州市作家协会作为一个团体,来做文化产业。

如今是文化新时代,如何把文化发展为产业,把文化作为支柱型产业,需要我们共同探讨。而作为达州人,我们愿意为达州的文化产业做出贡献,也愿意为达州的经济GDP做出应有的贡献。

打造中国西部诗歌城

·达州市诗词协会主席 杜泽九·

达州是生长诗歌(词)的沃土,以梁上泉、杨牧、周啸天、陈官煊、杨从敬等为代表的达州籍诗人享誉海内外。目前,达州业余从事诗歌、诗词创作并有所成就的有500多人。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达州诗词、诗歌阵地建设,在巴山书画院设立了大巴山诗歌陈列馆,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近五年来,我们坚持唱正气歌、发正能量、扬真善美、鞭假恶丑的办刊理念,已出刊以登载新诗和评论为主的《大巴山诗刊》18期。几年来全市刊登各类诗歌、诗词作品两万多首,评论100多篇。

生活永远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诗人必须与时代同行。近五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四川诗人达州行采访活动,开展了面对全国的乡土诗歌征稿暨全国乡土诗歌创作座谈会大赛活动,举办了大型音乐诗会,开展了巴渠文化千里行采风活动10多次。同时坚持举办每年的“端午诗会”。各种形式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的采访体验采风活动极大的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产生了一批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物景、情景、意景俱佳的好作品。

让书法艺术惠及千家万户

·达州市书法协会主席 马骏华·

近年来,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先后组织会员外出跟师、培训、看稿、观展交流学习等700余人次,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举办书法讲座、指导各县(市、区)书协开展书法活动等,呈现出创作激情高涨,队伍不断壮大的局面。

市书协先后承办了全市性各类展览活动80余场次。组织举办了“达州绵阳广元三市书法联展”、“达州市首届青少年书法大展赛”、“巴风賨韵书法美术展”、“巴渠风书法艺术展”、“临帖书法展”等专业展览30余场次。会员作品先后入展全国第三、八、十、十一届书法篆刻展,第四届、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展,200余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省级重大展览。

市书协积极组织书法家参与全市文化景点打造,先后参与完成了张爱萍故居、凤凰山景区元稹纪念馆、元稹广场、元稹诗廊、巴山书画院陈列馆、诗联廊,积极开展“三下乡”书法惠民活动,为群众送“福”字、送春联、送作品8万余幅。

市书协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力争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让书法艺术惠及千家万户。

欢迎全球摄影大家的光临

·达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李开杰·

达州的巴山摄影人正在崛起。仅去年全市文艺工作会后,达州市摄影家在国际摄影大赛中入选与获奖的作品就超过了200幅,其中包括国展铜奖和全国农民摄影大赛银奖在内。

今年5月18日,应美国洛杉矶中国摄影节组委会的邀请,达州“巴山摄影人世界巡展”远涉美国洛杉矶尼克松博物馆亮相开展。我与曾伟、肖潇的作品占了整个展览的三分之一。我个人的多媒体摄影诗画《西部情诗》作了现场展映,同时应邀登上尼克松博物馆讲坛,作了摄影创作的主题演讲。

我在演讲中对美国人说:我的家乡去年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了首届《乡土中国》全国纪实摄影大展,达州先后有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汉斯在内的来自全世界24个国家的摄影大家汇聚,我的家乡目前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摄影家协会会员500多人,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已多达40多人。巴山摄影人已经成为达州的文化品牌而问鼎世界!我的家乡张开双臂迎接来自全世界的摄影大家的光临!

立足巴山树品牌

·达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宋小武·

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提升达州戏剧创作知名度。达州在戏剧创作上有着光荣的传统,一直名列全省前茅,早在上世纪60年代,达州戏剧家协会顾问张尚全创作和演出的小戏《管得宽》就和四川省另外两个小戏一道演进中南海。长期以来,张尚全先后创作了《粉祸》《包谷神》《温暖阳光》等大戏和《逗硬工分》《回笼宴》《宣判之前》《好吃狗》等小戏,三次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年轻一代也非常可喜,其中的代表是谭仕海,他先后创作和演出了数十个小品,其中的《小仔梦》《下访》《调解》《幸福村的浪漫故事》等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奖。

传承历史,宣传达州,弘扬巴文化。作为达州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立足本土,把传承历史、宣传达州、弘扬巴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这方面,我作为中国作协、中国剧协两栖作家,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已创作出版了《红枭》《权力之谜》等长篇小说和理论专著十余部,创作和上演的大型戏剧有《史外英烈》《石奢伏剑》等十余部。

重塑大巴山文艺荣光

·二级研究员、著名文艺评论家 李明泉·

达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1+3”文件,掀开了达州文学艺术发展崭新的一页,深厚的巴蜀文化历史、巴文化历史的基因在今天复活,将重塑大巴山文学艺术的荣光。

在文艺生产资料上做起,把创作的目光投向脚下这块土地,将巴文化和巴文艺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文艺想象思维上蜕变,把创作的灵气、才气、锐气、骨气充分地展现出来,上连巴山夜雨,下接薅草锣鼓;在艺术文艺表达方式上创新,善于汲取大巴山地理环境所育化的大巴山艺术味道;在文艺审美价值上升华,将大巴山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时代价值等融入到文学艺术作品中;在文化传播平台上整合,把大巴山和全球化结合起来,和一带一路结合起来,和长江经济带、文化带结合起来,和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在文艺审美培养上着力,通过“全面阅读”、“书香达州”来推广文艺精品,培育文艺新人;在文艺评论引导上发力,在达州打造一批有思想、有锐气、有见解、有温度的文艺评论家队伍。

巴山作家群雄起再出发

·达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邹亮·

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达州市专业、业余作家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综合文集等116部,影视剧文本(以长篇电视剧为主)13部300多集;在省及省以上刊物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500多件。达州市作家协会在省作协历届评奖中都获得“先进文学工作集体”等表彰,确立了“巴山作家群”品牌地位。

前瞻未来,我们喊响“巴山作家群雄起再出发”。一是转变观念、创新发展。加强自身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强化协会职能定位、落实“141”工作目标;二是实施精品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落实“双师双下”、全面优化人才结构;着力大师名师培育、力克有“高原”缺“高峰”的状况;三是主动作为,正面引导,推动网络写作进一步健康发展;四是举办“爱我家乡·颂我达州”等重大采访采风活动。五是举办“巴山作家群”领军作家和代表作品的各级强类系列研讨(论证)会。六是会同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这些优秀作家、优秀作品的宣传打造力度。

希望小说能给更多人打开一扇窗

·中国作协《作家通讯》编辑部主任 周李立·

我在故乡达州万源市18年的生活,是我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正是那些封闭和狭窄的生活,是我成长的底色,完成了最初的文学积淀。少年和童年对作家的写作影响是很大的,许多经典作家毕生的写作都未脱离过他的少年和童年时期,直接成为他们书写的内容和主题,参与塑造了作家终身的性格。我一直怀有一种愿望:希望我的小说能给更多人打开一扇窗。

我坚信,达州文学有一个美好的前景,也许不会有突如其来的喷发,但一定是在足够的耐心下,传承传统,慢慢积累,坚持下来,一定会出成果。

我认为,文艺创作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潜藏着很大的力量。比如,世界上有很多的地方都是因为文学创作被人永远记住的。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沈从文的《边城》,这些著名的诗句和篇章让人们长久地记住。文艺创作给地方带来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我相信这样一种力量。

发挥达州文艺评论效力

·达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范藻·

近年来,市评协对大型民俗历史歌舞剧《梦里巴人》、贾飞的“青春文学”、大型四川方言话剧《村官杨帮武》、达州本土诗歌流派“疼痛诗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撰写大量的评论,有力助推了达州文艺创作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按照市文联的安排部署,当前我们正在对“巴山作家群”、“巴渠画派”、“巴山摄影人”、“中国西部诗歌”等4个达州文艺品牌的打造进行全面深入调研。

我们坚持一个导向,主动引领作家和艺术家们践行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近年来,市评协多次参与促推本土作家的文艺创作,如扎根巴渠大地的贺享雍创作的《苍凉后土》《乡村志》,彭万州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提倡两个开掘,引导作家艺术家们从达州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开掘题材、寻找亮点、形成特色。还建立了三个机制,鼓励作家和艺术家们深入生活、心无旁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和火热生活的精品力作。一是建立资助优秀作品问世的评审机制,二是建立指导优秀作品创作的咨询机制,三是建立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影响机制。

勇做全市群文工作排头兵

·达州市文化馆馆长 方江·

近年来,达州市文化馆秉承“创新促发展”和“活动”“创新”并重、“高原”“高峰”兼有的工作理念,以基层文化培训点为示范,以社区文艺队伍为支撑,以免费开放为重点,以文艺帐篷轻骑队为手段,以作品创作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形成了全覆盖、全天候、全免费、全领域、线上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新格局。

为了加强与省内外、区县联动,市文化馆创新开办了《达州文化馆网站》和《达州群众文化》杂志,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杂志、网站、微信三网合一,进入了微网时代,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目前,正在全力提档升级,通过3D技术,力争建立全新的“互联网+文化馆”模式,使文化馆全面进入“互联网+”信息网络时代。

通过这次会议,市文化馆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文艺工作会议精神,着重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提升达州幸福指数,推动达州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注重地方特色树品牌

·宣汉县文联主席 姚启进·

宣汉文联在连续5年获得全省文联系统先进单位的基础上,2015年又被市文联评为全市文联系统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同时荣获综合类、组织建设、出作品出人才3个单项奖。

争取领导重视,加强协调沟通,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巴文化、土家文化和唐甄唐瑜文化等地方文化挖掘整理研究中,我们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作用,编撰出版了《宣汉罗家坝》《宣汉土家文化》《帝师唐瑜》等文集资料,赢得了县委、县政府对文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县上不仅把文联纳入首批部门预算单位,而且为文联所属10个协会和一个书画院分别预算了工作经费并足额保证活动经费。

注重地方特色,打造文化品牌,着力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一是加强对巴文化的研究、创作。今年,县上从文化专项基金中拨出专款用于文联巴文化研究创作。二是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重大文化活动策划,组织各文艺协会开展文艺活动。三是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村社、学校、企业、军营开展“百场文艺进基层”文艺惠民活动120余场次。

新闻推荐

万源每年资助60名贫困高中生

本报讯“除了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每年我还能拿到惠民帮扶中心的资助款。”近日,刚以650分的好成绩考上重点大学的万源中学应届毕业生刘青松感慨道,他已享受这项资助整整3年。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万源...

万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万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