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老翻砂工记忆中的万福钢铁厂

达州晚报 2016-05-12 18:51 大字

在达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附近,有一家万福宾馆。它毗邻通川桥头,坐落于无论当年还是现在,都是很繁华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地段。看上去毫不起眼的一栋普通建筑,在几十年前却是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它的前身是万福钢铁厂驻达办事处。万福钢铁厂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是达州最早的钢铁生产大型企业,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达州钢铁工业的起步、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近日,从小生活在万源万福钢铁厂、将整个青春和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钢铁厂、见证钢铁厂起起落落的六旬老人王德福,为记者细细回忆当年的一幕幕。

1940年,因抗日战争需要,万源铁厂、福源铁厂建成;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后,两厂合并为万福铁厂;

1987年,首批低磷、低硫、低锰生铁2000吨出口印度;

1999年,停产;

2001年,破产……

据王德福回忆,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残酷阶段,为了造枪造炮,在万源私营的铁厂顺应而生,“我听父辈说,是两位美国冶金矿业学院毕业的‘海归\’大学生做向导在万源找矿石的。”王德福说,找到的矿石就地粗加工成生铁再运往重庆24兵工厂(即现在的长安汽车厂),因此,厂的名称最初叫24兵工厂的附属厂矿。

万源大山连绵,森林多,富含矿石,但是从王德福记忆以来,找矿挖矿之路异常艰苦。“听父辈说,当年进森林从长坝(音)分路,那时还没通公路,从水路行船,进去之后就是原始森林,全是需要几人合抱的参天大树。”王德福说,工人们野外居住条件艰苦,用青?树捆扎在一起做成床,四周用席子围绕,屋顶搭茅草,搭建的简陋“帐篷”就是工人的家。

据他介绍,万源铁厂和福源铁厂属于私营,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后,两厂合并为万福铁厂,后又更名为万福钢铁厂,系地属钢铁企业。

王德福的父亲是厂里的采购员,母亲是厂里理发店的理发师,因此他们兄弟姊妹打小就生活在厂里,对父辈早出晚归的辛勤付出看在眼里、刻在心里。他说,他小时候因家庭贫困,父亲因工伤去世后,为帮母亲减轻负担,在厂里背矿石背焦炭,一吨挣一块钱,这是王德福认为最苦的日子。

土焦窑烧出来的焦炭需要人工背到轨道车的位置,再由轨道车运往下一个制作车间,从土焦窑到轨道车的距离有多长?王德福回忆道,“起码从达巴路口到凤凰山黄桷树的位置。”那段距离,在当年背焦炭的孩子们心中,是一段长长的“天路”。土焦窑烧出来的焦炭,用水管淋水熄灭,降温,背炭的工人们一拥而上,背篼你挤我,我挤你,争先恐后往里面装,其中不乏像王德福这样十一二岁的小孩子。背篼装满后,往山上前进,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人工凿出的一条山路,狭窄曲折不好走,他们“吭哧吭哧”一步一个脚印地往返两点之间。

记者问王德福,一背篼可以换多少钱,他伸出手指比了个“1”。记者问,“一块钱?一毛钱?”他乐坏了,摇头说,“一吨才能换一块钱”。原来,背炭的工人连人带背篼一起过称,然后除却毛重,就是实际重量,一吨才够一块钱,又背又挑,一个月算下来能赚三四块钱。“所以,我们那群人比较矮,都是在长身体的年代背煤炭压矮了。”虽然日子苦,但是王德福回忆起来却笑嘻嘻的。

为寻矿源 进入深山老林

万福钢铁厂坐落在万源县沙滩乡(现万源市沙滩镇),沿河而建,占地94.7万平方米,整个厂区绵延长达40里,所以也被工人们亲切地喊做“40里厂区”。

1971年,王德福正式参工,分到机修车间当翻砂工,搞铸造,分铸铁和铸钢,比如汽车的龙骨、车床以及很多的成品或半成品都是铸造。翻砂工介于技术工和体力工之间,虽然有技术要求但是劳动强度也非常大,浇铸、搬运等都非常耗费体力。一件成品要严格按照图纸说明精确到毫米,图纸上注明了工时,也就是制作时间,技术娴熟的可以提前完成拿下一张图纸做,工资也会更高。

王德福对记者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至今对制造当时高炉所用的铜风嘴印象深刻。“高炉用的铜风嘴,是用于吹风,给炉子里面灌风进去,促使焦炭矿石融化变成铁水。”时隔多年,他谈起工人们的技艺仍然唏嘘不已,因为铜风嘴壁很薄,只有几毫米厚,中间空的,用铁水铸成,先做龙骨架,再造型,还得在地上挖沙坑,把模具埋进去然后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才能铸造出来。技术难度大,失败了就要重新来过,要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造出合格的产品。

“厂里对产品的要求非常高,力求完美,精益求精。”王德福介绍,不仅对工人们的技艺要求高,就连铸模具的“配沙”也是从内蒙古拉来的,因为本地沙的泥土质太厚,铁水浇进去,高温易产生气体,铸件会出现空洞,做水压测试时,渗水漏水标明铸件不合格。

在1986年到1987年的万福钢铁厂年鉴上,记者看到,那几年,外部条件急剧变化,原燃材料提价、产品疲销且价格下跌,资金短缺,运输全面吃紧,财政取消补贴,内部经济负担沉重,企业不得不打开新思想,走上改革之路。

1987年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制,这一变革,使职工和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既增加了求生存、求发展的压力,也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企业内部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开始形成“风险大家担、经营大家管、利益大家得”的改革局面。当年,生铁、水泥的产量,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润都创下了新高,同年,首批低磷、低硫、低锰生铁2000吨出口印度。万福钢铁厂的蓬勃发展在川内赫赫有名,与位于达城的达钢也业务来往紧密,经常有万福人来达州办事洽谈业务,万福钢铁厂为达州的钢铁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参工后当翻砂工 万福人技艺高

红火的90年代 老板提数十万现金购生铁

“最红火的年代,在我记忆中大概是在90年代,生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买生铁的老板们提着现钱来买铁。”王德福说,上万、数十万的现金被老板们装在鼓囊囊的包里提到厂里,每天的铁刚出来就被车队拉空了。

由于需求量大,厂里送货的车队已供不应求,还有外面的运输公司加入,送往各个钢铁厂。“我记得最清楚就是送往当年的达钢,厂里效益红红火火。”但是,渐渐的,由于种种原因,就逐渐走向了低谷,王德福介绍,因为经过七八十年不间断的开采,好些矿井都面临枯竭的状态,而且挖出的矿石含铁量低。一些精煤从重庆市万盛区用火车运输过来,还有的从附近的开江、宣汉等地拉来,基本全部堆在万源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堆煤场,他伸出双手很夸张地比划了一下,“起码有4个中心广场那么大哦”。

谈到现在,王德福还有些许叹息,破产后,万福钢铁厂成立了留守处,不少退休的工人都离开了厂区,随子女居住在达城,尽管辉煌的万福钢铁厂已成为了过去,但在他们心中,钢铁厂就是他们的根,对它的记忆永不会抹去。

(本报记者 张黎丽)

新闻推荐

打扮靓丽使丈夫胡乱猜疑 妻子“心寒”自愿净身出户

“法官,我自愿放弃与丈夫婚姻关系存续期的所有财产,只要能离婚,夫妻共同财产归他所有。”近日,万源市法院白沙法庭法官在审理一桩离婚案件时,案件当事人阮某流着眼泪说道。记者了解到,万源市白沙镇男子...

万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万源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