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杨家坪村有个奶奶级“第一书记”

达州日报 2015-12-14 22:44 大字

53岁的潘光玉已当上奶奶了,她是万源市发改局的工会主席,下派到万源市罗文镇杨家坪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临退休时能在基层做些实事,真是一大挑战,也是一大幸事。”谈及现在这个职务,潘光玉不但充满期待,还有一丝自豪。

手绘村里地图

当笔者问及这个村的情况时,潘光玉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村情,一边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张“地图”。这是一张在A4打印纸上手绘的地图,娟秀的字迹,很是工整,地图右侧则用图例辅以解释,具体标注了杨家坪村境内的国道、漫水桥、村道公路的分布,并用各种形状的线条加以区分。村落的分布情况、学校、卫生站等所占的位置也都一一清晰地标示出来。

绘制这张地图,潘光玉下了一番狠工夫。

今年9月10日,一来到罗文镇杨家坪村,潘光玉就马不停蹄地奔忙于各个山头,10天时间走遍了村里的每个住家户。“小小的个头,34码的小脚,却跑得比我还快。”村支部书记张显建说。杨家坪村的村道、组道大多都是土路,雨天弄得一身泥不用说,走访一个吊角户就得花半天时间。“绝不能落下一户人家,否则就没办法全面了解情况。”潘光玉还透露了一个小秘诀:每逢赶集,自己就早早地守在路口,与村民同行,在细谈中收集民意。10多天时间,潘光玉走遍了杨家坪村的坡坡坎坎,哪个组有多少户人家,村道公路是如何盘旋的,村民有什么意见和想法……潘光玉都记在本子上,周末回到家,在丈夫的帮助下,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一张明晰的手绘地图,以及一份份村情档案。

化解多年积压的矛盾纠纷

“潘书记一来,困扰村里10多年的一起矛盾就解决了。”村民杨仁玖感慨地说。11月18日至19日,潘光玉连续两天处理了一起涉及50多户村民的大纠纷。

2004年,杨仁玖为村里垫资8000元修建村道公路,然而路修通了,却没有人愿意支付垫出来的钱。今年10月,村里讨论决定硬化村道路,需从杨仁玖的院坝通过,可杨仁玖却不乐意了,当起了“钉子户”。“修路重要,但是解开村民的心结更重要。”潘光玉找到当事人一一梳理症结,当起了“说客”。“只有消除‘钉子户\’心里的委屈,才能化解矛盾。”潘光玉找来所涉及的50多户村民,一一解释,并召开村民大会,以理相劝。最终村民筹集资金把8000多元的垫资分解了,杨仁玖一下子作出让步。群众的心通了,路自然就通了。目前,这条横贯全村连接罗文镇街道以及宣汉黄金乡的道路正加紧硬化。

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9月20日,潘光玉与村支部和村委会成员一起制定的杨家坪村八大发展规划在村民大会上一致通过,接着两个月,杨家坪村的饮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宽带入村工程等都齐头并进地实施起来。

“潘书记牵头争取的危房改造工程,我们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能领到国家补助,节约了不少开支。”48岁的齐碧忠正和丈夫一起搬运砖头,他们以前的房屋严重倾斜成了危房,现在正修建一座两楼一底的新房。“大家的干劲调动起来了,我们组就有3户正在改建房子。”

眼见村里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许多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返乡创业。

见到村里即将实施灌溉工程,在外务工的杨周特地赶回来种植了1000株核桃树。返乡创业的杨明申报了车厘子专业合作社,在潘光玉的建议下,他流转的30亩土地不但种上了车厘子,还种上了花椒、雪莲果等,并着手发展林下养殖业。“现在很有信心,这都是受到潘书记的感染。”杨明回忆,一次同潘光玉一起寻找水源地,走进了满是荆棘的林子,潘光玉的外衣被挂烂了,但是她却不松劲,直到傍晚时分找到合适的水源地才罢休。对此,杨明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在潘光玉这个奶奶级的“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杨家坪村有了真真切切的变化。这个年过半百的女子让村民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

□文/图 魏莉

新闻推荐

三、诚实守信模范(4名)

张全文男,汉族,1972年出生,渠县古今香食府董事长。张全文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做诚信企业,做诚信人,生产让老百姓放心的食品。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第一时间带领员工筹集一万余元的捐款交到县红十字...

万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万源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