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看水·记住乡愁 ——探寻荔枝古道上的川东民居文化
[摘要]——探寻荔枝古道上的川东民居文化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期愿,也是平民百姓幸福的归宿。带着寻找乡愁的初衷,来到万源市秦河乡三官场村,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曾不为外人道。今年春天,一群来自全国的文化研究专家因为荔枝古道考古调查来到这里,她的美才被发现:荔枝古道穿境而过,农耕文化保存完好,川东特色民居古院落群别具一格……
一条古道通南北
著名的荔枝古道南起重庆涪陵,经宣汉、万源、汉中东部地区,再经过子午道,进入长安(今西安)。荔枝古道在万源境内分为东支线和西支线。西支线经鹰背、庙垭至秦河三官场,后经石窝、玉带、魏家、虹口(通江)、澌波(通江)、竹峪,经虹桥出川。荔枝古道经庙垭乡义庄坪嘉佑寺,渡马板滩,进入秦河三官场,行花甲坡至库楼湾,再至花山设有驿站,在三官场境内达10余公里。当地老者讲,几十年前,他们都曾沿着此驿道前往陕西镇巴县卖茶叶、买回盐巴。一条荔枝古道也是老百姓的一条盐茶商道。而今,驿站旧址、路碑依稀可循,在一清代墓碑上见此两句诗:“假寇山前传古道,元顶背后著风流”,为荔枝古道又添一份佐证。
一座花山记变迁
花山是清光绪年间当地土绅蒲永芳(张必禄侄子)的墓塚,此墓外有穿斗式歇山顶木结构瓦房,这在四川少见,达州独一无二。塚前建四柱三开间三重檐石质仿木结构庑殿顶碑楼,主楼设龛,雕墓主生前形象,碑亭檐柱刻二十四孝图,碑楼彩绘栩栩如生,经百年而颜色依旧。当地人有生前造墓的传统,此花山为墓主人80岁时自建,83岁去世与三位夫人合葬于此。曾经的花山旁边就是古道驿站,来往旅人曾见证它的风水景致。后来,花山又见证着古道兴衰,山不语,人长眠,道荒芜,遗百年。
一间古刹传千年
在与秦河三官场隔河相望的庙垭乡义庄坪村,有一座宋代古刹嘉佑寺(宋仁宗1056年-1063年),于明朝万历年间重修。现存的嘉佑寺属悬山式全木建筑,大门上悬挂有一块“佛法僧宝”的匾额,匾额上方有文革时期“为人民服务”五个墨书大字,粗大的柏树木柱和横梁等木构件上均彩绘(雕刻)有文字和图案,屋脊上有十二生肖的彩色砖雕装饰,建筑所用瓦片远远大于当代常见的瓦,古寺大门前镶嵌有一块赭红色的带纹饰的石板。整个木质建筑整体呈锥形,从前面和后面看,柱子都是倾斜的。最为可贵的是它参与见证了历史的进程。嘉佑寺曾被用作当地村小的教室,课表依然在寺内墙上挂着,如今的嘉佑寺与名扬小学一同划在校园之内,学堂、佛堂并置,也算巧合。
一栋库楼绵恩泽
“库楼湾后山环抱亘数里,邑人朱氏庐居越数百年矣……于前则有微凸,相者谓胎元结处,苟得突兀,则人文蔚起……”于是在清光绪3年,朱氏族人修立文星字库塔。塔身有当地历代文人题字,塔尖为笔,旁有一池塘为砚,池水为墨,塔内供奉书纸,文房四宝俱齐,当地六品州同朱椟明道:“衣食丰亏未足多,全凭功德壮山河。文星高耸文人作,武库环生武将过。远映五湖同岱岳,高齐云汉赛岷峩。崇儒重道从今起,雁塔题名每笑歌。”或许真的是字库楼庇佑着这里的山民,这里走出了许多名人志士、儒商巨贾,他们或回乡修路,或捐资助学,或不遗余力宣传,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家乡的文明,眷顾着自己的乡恋。
一排古树话忠孝
位于大屋基的“一品当朝”四合院落群由明代蒲一桐(曾任荆州布政司)所建,十余间房屋排成“一”字,几步大石台阶下去,三个四合院品字排开,形成“一品”格局,寓意“一品当朝”。但蒲一桐后因贪污被查而自杀,火烧别院,现存房屋为蒲氏后人沿袭当年格局重建。走进大屋基“一品当朝”院落的百姓中间,便会听到一个动人的故事——“七檬分支”。蒲氏家族自明代聚居此地,繁衍昌盛,人丁兴旺,至明朝蒲氏第八代蒲恩,生有七子。一日,他领七子于大院旁种下七株檬子树,寓意“萌芽生子”。后七兄弟有的远离家乡,有的留在当地,各自分散;而数百年来,这七株檬子树互荫成林,姿态万千,“七檬分支”成为一段佳话传播开来。
一片民居载乡愁
川东古民居建筑特点是全木结构2层吊脚楼,屋顶两面斜坡盖瓦,标准建筑为四合院,入门正前方为堂屋,修得最辉煌,是一家中最神圣的地方。堂屋内供奉“天地君亲师”和家神,家有红白喜事举行仪式都在堂屋。
秦河乡三官场古民居群,由三大聚居院落构成,核心区域达4平方公里,完整保存四十余座四合院;民居群原生态环境保存完整,地势地貌改动小,受现代影响痕迹小,传统农耕习惯、民俗等保存完整,是目前四川省境内保护最好的古民居群,甚至全国罕见。大屋基、库楼湾、李家河三大院落群相隔不远,互相映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院子是“一品当朝”大屋基、库楼湾“旨抚民府”朱椟明府、“五世同堂”蒲延芳宅和李家河王化成老宅。
“一品当朝”大屋基前面已经介绍。朱椟明府是位于库楼湾民居群中心位置的一座200年以上历史的木质结构四合院,院门口上方有一块“旨抚民府”的火焰竖匾,院内有四块牌匾,因文革藏于猪圈30年才得见天日。建筑雕刻彩绘保存完整,院前上马台旁一株古柏为清光绪年间“准授六品衔候补直隶分州”朱椟明亲手所栽。蒲延芳宅为距今200年左右的一处四合院,门口上方悬挂《五世同堂》金匾,落款时间为光绪28年。蒲宅内每一根木柱和每一面墙壁上都刻画(墨书)有文革时期标语。文革中,此宅或许就是因此而躲过一劫。三官场民居古院落最大气、最辉煌的当属李家河王化成地主老宅,一座建于民国初期的三合院,建筑明显比周围其它民居高大,正门堂屋为三开六扇大门,堂屋内外墙壁皆为彩绘壁画装饰,八根木柱构成三边穿廊宽阔平整,建筑内所有磉礅、印盒石皆为人工錾花,当地住户讲,“这样一个磉礅师傅需做三年”,现场有六座这样的大磉礅,其难度可见一斑。所用梁木、窗花、神龛、一应家具皆为人工木雕艺术品,件件精品,难以复制。
记忆中的故乡不仅仅有房子,还要有房前的河,屋后的山。如果三官场川东民居群只有这几十栋房子,是算不得特别的。恰好是在这里,有纵贯南北的荔枝道、神秘的风水字库塔和参天古树木为她增色,望得见笔架山如大鹏展翅,看得见澌滩河似玉带环绕,随处可见的桅杆碑牌记录的是先人的德行,田间荷锄的农人,山道赶路的学童,耕读文化在这里延续……
(邱燕 秦超中/文 常荣 陈天波/图)
保存完好的库楼湾四合院
彩绘壁画和木格窗芯
耗时三年的多层镂空精雕磉礅
精雕彩绘壁画(局部)
屋檐石雕彩绘(局部)
院落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日,由中国新电影集团倾力打造、一部反映秦巴地区小人物命运的电影剧本《踩碳》研讨会在万源市隆重召开。《踩碳》以秦巴地区太平城为背景,把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种劳作方式呈现给广大观众,通...
万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万源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