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万源年近七旬残疾老人 带领村民修通8公里跨省公路

达州晚报 2014-12-10 13:52 大字

万源市虹桥乡三岔河村,虽与陕西临界,却被一座座大山阻断,使这里成了交通不便的“死角”。但今年下半年,这一现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要致富,先修路,现在这路终于修通了!”一位老人用残疾的右手勾着锄头边整理公路旁的沟渠,边乐呵呵地说。

“这位老人就是王绍登,他是我们以前的老社长,今年已经68岁,年轻时因为一场事故,右臂截肢导致残疾。”三岔河村村民王前锋告诉笔者,就是这样一位残疾老社长,带领村民修通了长达8公里直达陕西省镇巴县的跨省公路。

出行不便 村民修路愿望强烈

“路不通,村民就富不起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留下几位老人和上学的小孩。”据王绍登介绍,以前,由于交通不便,生产的粮食卖不出去,每家每户的几千斤玉米、洋芋只能搁在家里,变不了钱。要是卖一头肥猪,得七八个人抬着走几公里,对于他们这些老头老太太来说更是难事。村前那条大河叫两河口,每逢下大雨,孩子们上学的路也被阻断。

2013年1月初,村里发生的一件事让当地村民下定决心要修路。当时,村里有位老人不幸去世,操办丧事的酒菜要到6公里外的街上背回来,看到此情此景,村民心里很不是滋味。“自此,村民们修路的愿望更加强烈。”王绍登说,他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大家打通三岔河村与外界连接的公路。

带头修路

众人受感召齐响应

之后,王绍登把想法告诉了村支书。没想到,第3天,村上就召开了“一事一议”商讨修路的村民大会。

经过反复商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定由村民出资出劳修路,任务分摊到户。方案一定,王绍登立即带领村民代表不分昼夜,挨家挨户筹资。村民代表王前锋捐资1万元,王绍登捐资2000元。当地一水电站老板周恩发捐资8万元,经过不懈努力,共集资近20万元。但是要在陡坡峡谷凿出8公里的跨省公路,集资款还远远不够。

“虽然没钱,但我们有志气,修路靠力气,即使手挖背挑,我们也要把路修通,只有打通这条公路,我们的子孙后代才有出路!”王绍登带领村民划定修路任务,挽起袖口,开工干起来。为了将有限的集资款用来请挖掘机和买材料,在王绍登的感召下,村民们自发组建了一支20多人不要任何报酬的义务修路队。

“有次崩断的绳子打在他的腿上,疼了好几天。”王绍登的妻子马开贞告诉笔者,持续一年多的苦干,王绍登残疾的右手磨出了血泡,每天夜里都喊痛。但第二天,他忍着疼痛又早早去了修路工地。

村民王前明说,这两年王绍登整天忙修路,用坏了的铁铲、挖锄、洋镐就有好几把,但他家的庄稼活却被耽误了不少。值得庆幸的是,在王绍登等20多人的感召下,临界的陕西省镇巴县的几十户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修建了一座跨河大桥和1公里的公路,无疑使整个工期缩减不少。

公路修通

家乡富人气才旺

在今年下半年,这条连接达州万源市虹桥乡至陕西省镇巴县赤南镇的8公里的跨省公路终于修通了,比原来绕道抵达陕西省镇巴县缩短了50公里。然而,王绍登仍没闲着,他还不时带领修路队理沟渠、推垮方,修路队又成了护路队。

“公路修通了,全村人每年买肥料、卖猪卖粮和拉砖盖房不仅方便了,还能节省不少钱,更别说开发村里的茶叶、木耳的效益了。现在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王绍登开心地说,在他的坚持下,儿子也打消了去外地务工的想法,打算在公路边修一座漂亮的楼房。

(魏 莉)

新闻推荐

达州市又有4镇入选四川“百镇建设行动”

本报讯省住建厅日前公布了四川省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名单。达州市有4个镇入选第三批名单,至此达州市入选省“百镇建设行动”镇达到17个,入选镇将获得省级财政扶持、单列用地指标,并在相关产业、...

万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万源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