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说话、走路,到学习……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万源脑瘫男孩:坚强铺就人生路

达州晚报 2014-07-10 14:17 大字

他,从小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天生脑瘫,然而,他却超越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在爱和坚强中,一路向前走。从说话、走路,到学习……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如今,中考已经结束,同学们都放下包袱,轻松出游,他却还在坚持康复训练,不分白日夜晚的补习功课,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比同龄人付出得更多……他,就是万源中学初2014届五班学生李灿,一位与命运抗争的男孩,他让坚强练就人生路。

让他懂得了坚强

1998年5月20日,一个新生命诞生在万源市太平镇李胜宇家里。“脑瘫”,还没来得及庆贺,医院一纸诊断,浇灭了家人的所有希望。医生说:“这孩子将来可能是弱智,还可能终生不会走路。”

抚养成人,将耗尽毕生的心血;放弃,只需一秒钟的决定,就能轻松一生。面对残酷的现实,父亲李胜宇却坚定的说:“无论这孩子今后怎样,我决不放弃!”并特地给孩子取名“李灿”,希望他的人生像阳光般灿烂。与命运抗争的持久战从此展开。

经多方打听,得知脑瘫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做功能训练。于是,他们选择了刚刚成立的达州市康复中心,带着李灿在那里接受了两年的专业康复训练。

当时,为了照顾李灿,妈妈辞掉工作,在康复中心附近租了房子,爸爸在家拼命地挣钱。白天,妈妈在外捡垃圾、打短工,经常连饭都舍不得吃,好几次饿晕在路边;晚上,她又匆匆地赶到康复中心,把李灿接回“家”照顾。

爷爷李弼林也来到达州,他一边照看李灿,一边请教老师,学习康复训练知识。离开康复中心,爷爷便成了李灿的专职康复训练老师。从训练李灿张嘴、说话,到手指肌力、身体平衡能力,再到进食、走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转眼间,到了读书的年龄,爷爷李弼林又用肩膀托起了李灿的梦想。早晨背着李灿来到三公里外的学校,中午又从学校背回家,下午再背到学校,放学又背回来……九年时间里,风里来,雨里去,李弼林背着李灿走过了两万多公里。

进了初中,李弼林再也背不动李灿,父亲又要挣钱,丢不开手里的活。李弼林就把李灿固定在自行车上,蹬着车接送孙子上学、放学。遇到上坡路,李弼林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向上爬。一趟下来,累得爷爷气喘吁吁,途中还要歇上好几次,但他从没怨言。“只要孩子能上学,再苦再累我也受得了。”李弼林说。

中午和晚上,李弼林会提前做好饭菜,准时给李灿送到学校去。

“只有更好的活着,才对得起最亲最爱的人。”看到家人如此“遭罪”,李灿明白,自己应该更加坚强,要微笑着面对生活。

老师和同学们同样给了李灿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班里专门成立了志愿帮扶小组,帮他补习功课,扶他上厕所,陪他聊天。

让他学会了走路

玩,是孩子的天性,身有残疾的李灿也不例外。“灿灿四岁时的一天,我抱着他到楼下,看见孩子们都在玩,他很激动,挣开我的手,结果刚一下地,‘扑通\’一跟头栽倒在地。”李弼林说。从此,李灿只要一出门就想自己走路,甚至连残联送他的轮椅和拐杖都不用了。

他开始用双手撑着凳子、扶着墙壁小心翼翼地挪动,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常常磕得灿灿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他从没说过疼,从没流过泪。”谈起这些,李弼林的眼眶有些湿润。

一步,两步,一米,两米……慢慢地,李灿能借助外物站立,迈开腿走路了。“每次走的距离很短,感觉很累,但我成功了。”李灿兴奋地说。

有了这一步,李灿的目标越来越高,他又摸索出依靠栏杆走路的方法。“双手抓住栏杆,既可以防止跌倒,又可以减轻两只脚的承重量。”李灿说。

每天上学,李灿坚持攀着栏杆,从家里走到楼下,从操场走进教室,放学时,他又扶着栏杆,从教室下到操场,从楼下回到家里。“他的两只手特别用力,刚开始,手心经常磨起血泡,还感染得流脓,看着格外心疼。”李弼林说。

摊开李灿的手,爷爷说的血泡早已被一层厚厚的老茧替换了,再看看鞋尖上的两个破洞,也是李灿训练走路时给磕破的。“怕伤着膝盖,妈妈给我缝制了厚厚的棉垫,现在都是第9双了。”李灿指着膝盖说。

“我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和90后的孩子一样,坚强,有梦想,我不仅要站起来,将来还要发明一种新装备,帮助像我这样的孩子重新站起来。”李灿言语间,带着几分坚定与自信。

让他选择学习

像李灿这样坚强的孩子,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会说话,能走路了,我的成功应该不止这些。”李灿又向学习发起了冲锋。

在学校,别人1小时的作业,他要用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别人很简单的一句话,他要用上好半天才能完整地说出来;别人一节课的内容,他要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搞懂……

“除了练习走路,我也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玩耍,我有更多的时间,总可以用在学习上吧。”李灿懂得“笨鸟先飞”,他用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学习上的困难,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上课时,他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力争搞懂每一个问题。课余时间,看着同学们远去的身影,他一个人悄悄地留在教室里,完成作业、演算习题、看课外书,他一头扎进了书海。

长久的坐在教室里,李灿常常感到屁股麻木、双手酸疼、头脑胀痛,这时,他就放下手中的笔,甩甩两只酸痛的臂膀,以这种方式加以放松,这也成了他唯一休闲的时候。

“我很喜欢化学,里面有各种可以动手操作的实验;我也喜欢美术……”谈起学习,李灿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语文、数学、生物、历史,他每一科都学得很认真,并且所有学科都能均衡发展。”班主任老师王慰说。

在李灿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下,又一个奇迹诞生了,他不但挣脱了“弱智”的魔咒,成绩还一直名列全班中上水平。今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中的学校——万源中学。

中考结束后,在万源市太平镇毛坝子村安置小区,记者探访了李灿。见到他时,他正坐在沙发上,专心致志地看着好心人送来的课外书。“我要利用好这个暑假,提前补补课,为高中做好准备。”李灿说。

感恩,是李灿的另一收获。他把对大家的爱化作一种特殊方式,用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

“周老师,从你疲惫的身体和痛苦的表情中,我知道,你生病了,但你一直坚持着为我们上课。对我,你更是用尽了心,我想对你说,老师,你也要保重身体呀!”

……

翻开李灿的日记本,里面写满了感恩。

·文/图 陈本强 本报记者 谢建荣·

新闻推荐

■《万源“轮椅弟”发求助信救“轮椅哥”》后续 昔日校友街头为“轮椅哥”募捐

万源“轮椅哥”突发心脏骤停引起脑梗住进医院抢救,经本报报道后,牵动着所有曾经关注过他们的爱心人士的心,其中也包括“轮椅兄弟”曾经就读的母校——万源市中学的全体师生。近日,母校校友顶着炎炎烈...

万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万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