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推船匠

达州晚报 2021-03-03 09:35 大字

“过河,过河哟,把船推过来,我们要过河!”随着一阵喊叫声,只见河对岸的过河船上,推船匠上岸解开套船的绳索,上船抽起闸眼里的闸杠,用竹篙把船撑离河岸。然后,去船尾将舵把夹在两腿间转舵,用力划动水中的两片吃水的船桨,渡船便慢悠悠地向河对岸划去。

渡船,是川东北地区过河涉水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过去那些年,陆路交通设施落后,跨河大桥少,人们外出办事,走亲访友,买卖货物都全靠渡船。而渡船则是水木匠师傅用上好的木材,以铁钉、铜油、石灰为辅料,经过无数道工序加工打造而成。

推船匠,又叫推船的,或船老板、船家长,书面语言称“艄工”。人们却习惯地把渡船叫着“过河船”,把艄公叫着“推船匠”。

改革开放前,河道权限也是封闭的。河道里的所有渡船和货运船,都属于场镇上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有,像渠江发源地的渠县三汇镇,州河、巴河汇入渠江,始称“三江汇流”,场镇水运畅通,有“三江六码头”之称,木船社也有好几家,他们把渡口码头按地域划分到各木船社管理。推船匠作为木船社职工,被指派到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渡口工作,并根据人流量多少定出载客指标,完成了每月的任务,工资由所在的木船社统一发放。实话说,那时的推船匠,虽然风里来雨里去,长年生活在船上,但算得上是一个旱涝保收的职业,在旁人眼里吃的是“国家粮”,很是让人羡慕。

推船匠这个职业,看似简单,实则也有许多玄妙和技巧。一只船一般有两片以上船桨,长约6米左右,主要安放在木船后舱舷上,船舷左右两边有靠手,上面拴着牛皮筋,将船桨穿入靠手的牛皮筋内。船桨水中部分为板状,宽度约20厘米,上端有一10厘米长的横档,称为“握杆”,就是握住船桨推船的把手。两片船桨呈半十字交叉,在推船时,推船匠两脚呈斜一字站立,身体微向前倾斜,左手握住右边的握杆,右手握住左边的握杆,两手同时用力让船桨划动河里的水,通过水波的反作用力,船体就会向前滑行,只要两手有规律地不停划动,船就会匀速地向前行进。

船桨还有另一个作用,可控制船的速度和方向。如果要将快速行驶的船立即停住,推船匠会将船桨在水中竖立,身体后仰死死抓住握杆不动,让水中的半截船桨阻止船体行驶速度,木船就会慢慢停下来。假如木船向左行驶,则右边的船桨不动,划动左边的船桨;往右边行驶,左边的船桨不动,划动右边的船桨。

但控制船行方向最重要的工具还是船舵。船舵安装在木船的尾部,主体由1米长、30厘米左右宽的木板做成,长年处于水下。在主体中部安装一个舵柱,约高于船舱30厘米,舵柱顶部挖一方洞,穿上一根小手弯粗细的木杆为舵把。开船时,推船匠将舵把夹于两腿间,如果木船向左边方向转,就将舵把向右边转动;木船向右边方向转,舵把就向左边转动。总之,木船转舵都是向反方向。

推船也是个力气活,要让船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不左右摇摆,船桨入水声音小,没有三五年的推船历练,是很难达到这个水平的。推船也有技巧,船桨入水时要窄下轻放,使其接触水面小,入水的声音就会小;向前划水时要横推,船桨接触水面宽,阻力就大,船行就快;船桨出水时也要窄起,不然会浪花四溅,响声很大。但划桨时,双手用力要均匀,不能轻一桨,重一桨,否则,船体就会摇晃不定。

船要靠岸时,推船匠会稳住舵把,身体后仰,用力握紧握杆,用船桨阻止和减缓船体前行速度;如果船行过快,靠岸时会撞击河岸,使船体后退,船上的人便会失去重心,站立不稳。撞击力量过大,船中的人就会摔倒而受伤,所以,当船离岸约10米远时,推船匠就会减缓船行速度。一旦船离岸近了,推船匠会立即赶到船头,用竹篙撑住河岸,让船慢慢靠岸停稳后,将铁制闸杠从闸眼里插进去,让其深入水下泥土中稳住船体。然后,依次让人上下,以保乘船人的安全。

过河时,如果船上的人多,推船匠会逐个逐个地将过河费收齐了才开船;船上人少,坐船的人则自己主动将船费投递到后舱船板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人们生活水平低,过一次河的船钱一分、两分,九十年代涨至五分、一角,到后来的五角、一元、两元。这时的国营木船社和集体木船社也相继解体,木船经营也下放,由推船匠自主经营,或渡人,或运货。一批批老船匠先后落实了国家政策,解决了社会养老保险。昔日以船为家的推船匠们,依依不舍地告别熟悉的码头和木船,年老的赋闲在家,颐养天年;年轻的重新开疆辟土,另谋出路去了。

那些年,陆路交通落后,水上航运十分繁荣,木船承接了大量的货物运送。运公粮到粮站去交售,以及燃煤、建筑用的水泥、石灰、砖瓦、木材等。船体长,货物多,重量重,单凭后舱推船匠一人两把桨,很难使船速加快。往往推船匠会在前舱加桨加人推船,左右各一把,各一人,三个人,四把桨,船行速度就会增加一半。但推船的三人必须配合默契,要同时起桨入水用力,合上节拍,方能让船行驶平稳有力,速度加快。

在货船上的推船匠,不仅仅只是推撸摇浆,遇到船上货物重,上水逆行时,除留船家长掌艄把舵外,其余推船匠都得下水到岸坡去拉船。就是用一根长长的纤绳系在船上,推船匠每人肩上都有一条背带作为拉绳。拉船时身子前扑,近乎于贴近地面,双脚用力蹬动泥沙,有时遇到爬坡过坎时,还得手脚并用,方能使木船向前行驶。过去有句俗话“脚蹬泥土手抱沙”,就是对推船匠拉船时的最好写照。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河里的木船都装上了柴油发动机,螺旋桨在水中翻起朵朵浪花,曾经驰骋江河的橹桨也放之于高阁,成为了无处可用的废材。以水上航运为主宰的交通运输格局,逐渐被飞速发展的陆路交通所替代。一向繁荣的乡村过河码头成为了荒凉的野渡,已再难见到昔日水鸟翩飞、桨橹声声、鱼游浅底的场面了,留下的只是记忆里推船匠们曾经的辉煌。□山溪

新闻推荐

土溪耍锣呈异彩

渠县土溪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坝遗址”“冯焕阙”“沈府君阙”等;还有活跃在宕渠大地的动...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