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追梦人 记渠县籍知名女作家陈之秀
□刘小利
2020年11月26日晚,我从渠县作协会员群点出女作家陈之秀的头像,发出了加她为好友的请求,在信息后面我特别注明了我是她贵福中学的同学刘小利。一会儿我的手机屏就亮起了,她加了我为好友,然后我们一起聊起了贵福中学时代的点滴.....
在我的记忆里,学生时代的陈之秀,小小的个头,短发,活泼可爱。她随时都是笑盈盈的,那双眼睛特别有灵气。当我第一次在一篇文章后看到作者简介时,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她的模样。后来从渠县创办李麟那里知道了她现在的成就时,我着实吃了一惊。我利用工作之余,听了她的故事,看了她的专访,特别是读了她的小说《走向都市的女人》,对她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感同身受。她就像顽强的小草,与命运抗衡,执着追梦,创造了奇迹。
旧书摊萌生梦想
作家梦是陈之秀儿时就有的。卖旧书的地方,就是她做梦的地方。但那时,她还不知道作家是怎么回事。为此,上初中时,她常常在放学后,跑到卖旧书的地方看免费书,但也多次遭到了旧书摊老板的喝斥。后来,她渐渐跟卖旧书的老板熟悉起来,老板也免费让她看了些书。课外书的吸引力超越了课本,她对课外书的痴迷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走路时看书,睡觉时躲在被窝里看书。课外书虽然被老师没收过几次,但课外书丰富了她的生活,还让她从中找到了快乐,找到了倾吐内心声音的地方。看着那些书,她希望有天自己也能写出文章,然后也署上自己的名字。她觉得,只有那样,她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才是活得最有价值的人。
初中毕业后,陈之秀便走上了社会,辗转多地,开始独自谋生。她在乡镇的街上开过理发店,到甘肃兰州做过商场的服务员,而后又去成都卖保健品。生意不好做了,她又回到老本行,开了个理发店,叫“小陈发屋”,但她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在工作之余,她废寝忘食地看书和写作。1996年夏季的一天,她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则全国青年情爱诗歌大赛的征稿消息,于是即兴写了一首诗《无题》,然后按照刊物上的通信地址寄去。没想到,这首诗很快被收入文集出版,而且获得了三等奖,这让她看到了曙光。
理发屋为梦插上翅膀
提到“小陈发屋”,理发店的招牌就是陈之秀自己用毛笔蘸着金粉写的。那时,对于一般的女孩子来说,最大的爱好莫过于闲暇时逛街购物买衣服、电脑桌前追韩剧,但陈之秀没有把时间用在这些方面。她在不足十平米的店铺里摆上了一台电脑,有顾客时,她就为顾客理发;没有顾客时,就坐在电脑前看书写作,不料却因此改变了她的命运。
有一天,一个媒体的记者到这里理发,无意间看见她的发屋里既有电脑,又有许多书,还有新写的诗歌,就采访了她。后来,这个记者写了一篇题为《女理发师激情写诗》的特写,在《天府早报》刊登后,她的事迹引起了其他媒体的关注。接着,成都广播电台专门为她做了一期节目——《平凡生活》。有了媒体的关注,小陈发屋的生意越来越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成了“网红”。由于报道的时候把详细地址写出来了,她的发屋里来了不少文学爱好者,他们或来理发,或与她交流文学创作的经验体会。通过这个发屋,陈之秀有幸认识了一些文友,在他们的引荐下,成了自由撰稿人。
为了检验自己的写作能力,2006年,陈之秀在新浪网推出第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成都,一个少妇的故事》,仅几天时间,点击量便超过百万,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几家文化公司的兴趣。后来,这部长篇小说被改为《成都情史》和《我能不能复活》两部小说分别出版。
北漂追梦文字做“红娘”
2007年夏天,30岁的陈之秀通过朋友引荐来到北京,有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工作之余,陈之秀不光在博客、微博、微信上写了大量文章,同时还创作了不少诗歌、散文以及长篇小说。她的人物专访和深度报道在《赤子》《中国纪实》等杂志以及《中华新闻报》《国防时报》等报刊发表,还有文章被《光明网》《文摘报》等主流媒体转载。
她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收获了迟到的爱情。陈之秀的老公王一兵是她的粉丝,毕业于北京大学,也是一名记者,非常爱好文学。在2007年的一次文学活动中,他主动与她交谈,说在新浪网上看过她写的长篇小说《成都,一个少妇的故事》。她到北京之后,主编了一本文学期刊,王一兵又成了这本期刊的作者,经常给她发一些他写的小说、散文什么的,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流多了起来。那时,王一兵还把他出版的学术专著《虎豹熊罴演大荒——图腾与中国史前文化》送给她,让她指正。当时,陈之秀对他的研究成果并不感兴趣,加上书名上又有个“罴”字,她不认识,就看也没看,扔到了一边。与此相反,王一兵却时刻关注着她的新作,也会给她写的诗歌和出版的长篇小说写评论文章。当然,作为编辑,她也会对王一兵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缘分真是个奇妙的事情,就在他们来来往往的交流中,爱情已在彼此心里悄然生根发芽。
2009年,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不仅成了她的伴侣,还成了她的知音和“护花使者”。他陪着她参加了她的新书《黑夜的眼睛》发布会,陪着她参加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重庆卫视和《新华每日电讯》对她的采访等。陈之秀在写《走向都市的女人》时,因为这部长篇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来自她的生活经历,经常勾起那些伤心的回忆,有时候她实在写不下去了,王一兵总是鼓励她,让她把这样的题材写出来,相信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有了老公的鼓励与陪伴,最终这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于2016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并入围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参评!
在陈之秀的眼里,老公还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有一年情人节,老公用化名,以一个追求者的口吻给她写了一封情书,通过邮局寄到她的单位,给了她一个惊喜。她和老公从结婚至今十年有余,彼此间依然恩爱如初。说起婚姻和爱情如何保鲜时,陈之秀坦承,主要是因为“三观”一致,志同道合,彼此间既是爱人,也是知己。
成长路上为儿子领跑
谈到儿子,能明显感觉到陈之秀溢满心间的幸福和自豪。陈之秀的儿子就读于北京的一所大学,今年大四,正在为读研做准备。她和儿子既是母子,也是朋友。她从不拿家长的权威去压制他的想法,而是作他的倾听者,使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梦想。在他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她都密切关注、全程陪伴,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比如,在他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时,当他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她会为他作心理辅导,帮助他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他18岁生日时,她把他从出生到18岁成人礼之间每年拍的照片汇集起来,再配上一篇有关他成长的散文,定制了一本《丑丑的成长印记》,作为礼物送给儿子。儿子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她一方面帮助查找相关资料,为他提出建议,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他自己的选择。高考结束后,她鼓励儿子把自己的高中生活写成长篇小说。儿子不负所望,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处女作《我的青春有你》,该书于2020年6月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活出精彩,做自己的“女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勤奋和执着在陈之秀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没有机会在大学里读书,她感到自己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就以勤补拙,坚持自学。工作后,无论多忙,她都坚持读书。古人有“三上”(枕上、厕上、马上)读书法,她除了把“马上”改为“车上”外,基本上用的也是这样的读书法。陈之秀每年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比如,读什么书,写什么书,每一天,她会把时间细分,每天晚上7点到10点都是她的读书和写作时间,几十年如一日。在家人看电视、休息的时候,往往也是她的创作时间,在创作的间歇休息时,则干家务。
回首来时路,执着追梦人!如今的陈之秀,出版了《成都情史》《我能不能复活》《黑夜的眼睛》《走向都市的女人》四部长篇小说,同时,还有三部待出版,而她自己却从未停止学习。当我称她创造了奇迹时,她很谦虚:“是这个时代给了我机遇!”我说,这与她的勤奋努力分不开。她回答:“努力是必须的,努力才能做到自己想要的自己。走出来了,给了自己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如果人不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我可能和许多打工妹一样,永远为生计忙活。作为女性,最大的幸福是自由而又有尊严的生活。我今天除了工作,我可以写我自己想写的,做自己的‘女主’,尽力做对社会、对家人有益的事情!”
新闻推荐
“青少年的未来无可限量” 受访者:达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尔雅传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张全普
举办了多年的青少年书画展,这一届的参展质量格外令人惊喜。评审过程当中,诸多评委都觉得难以想象,尤其是面对这些进入复试阶...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