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圣谕”

达州晚报 2020-10-13 12:11 大字

何为讲“圣谕”?据三汇镇94岁的胡开环老人介绍,讲“圣谕”是旧时民间深受民众喜爱的一种连说带唱讲故事的形式。为何称为讲“圣谕”呢?又为啥要在民间讲“圣谕”呢?经老人详细介绍并查阅资料后得知,原来讲“圣谕”还有一段来头不小的历史话题。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户部给事中郝杰向清廷提出:“劝农桑以植根本,抚逃亡以实户口,禁赎货以除苛政,严奢侈以正风俗”的条文。当时被统治者认为“有裨新政,饬部即行”。这几条的内容和形式都近似后来的“圣谕十六条”。

顺治九年(1652年)在全国颁发“六谕文”。

康熙九年(1670年)和十八年(1679年)又曾两次颁发“上谕十六条”:第一条:尊孝悌以重人伦;第二条:笃宗族以昭雍漠;第三条:和乡党以息争讼;第四条;:重农桑以足衣食;第五条:尚节俭以节财用;第六条:除异端以正风俗:第七条:明礼让以端士行;第八条:讲法律以戒愚顽;第九条:禁诬告以义全善;第十条:戒逆逃以免株连;第十一条:完钱粮以省催科;第十二条:隆学校以敬名士;第十三条:联保甲以灭盗贼;第十四条:定衡度以公买卖;第十五条;禁奸淫以肃人伦;第十六条:绝赌博以淳风俗。

雍正二年(1724年)又颁发“圣谕广训”,将原“上谕十六条”逐条“导绎其文,推衍其义,共得万言,名圣谕广训”,较之原“上谕十六条”内容更为丰富详尽,且通俗易懂。又因为这一系列的明谕均来自“圣上”旨意,其目的是教化庶民,规范百姓的日常行为准则,劝谕百姓“民安本业,循规蹈矩”,以利朝廷统治。为让全体老百姓知道理解这些来自圣上的谕,并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就得有人去宣传讲解,由此讲“圣谕”一事也就应运而生,讲“圣谕”的人被称为讲谕(演)生。

讲“圣谕”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初年,清廷曾有明谕:凡有一定文化基础,能说会道,口齿清楚,嗓音明亮,能将“圣谕十六条”“六训”,逐条导绎其义,依四言韵文讴歌者,经户口所在地衙门考核合格,朝廷发给讲谕生讲“圣谕”的龙票(执照),赏赐顶戴(无俸银,薪酬由组织者或听众凑钱支付),命其在各州道、府、县衙前设台宣讲“圣谕”。并责命各级衙门派衙役为讲“圣谕”的艺人搭台、点灯、协助讲谕生完成相关礼仪,并维持现场秩序,由此可见在清代讲“圣谕”是奉皇帝旨意,官府大力推崇,初期讲谕生则是需用韵文导绎、讴歌“六训”“上谕十六条”等条文。后来为吸引民众参与,不断丰富宣讲内容,一些人情味特别浓厚、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流传广泛的公案故事逐渐纳入讲“圣谕”的范围,深受人们喜欢,听讲“圣谕”的民众日渐增多,就三汇场而言,清中、晚期讲“圣谕”盛行时,听众如潮,三汇衙门前宽敞的坝子,常被听众围得水泄不通。

据胡开环老人介绍,她曾听其家中长辈说,清朝时三汇场上最初讲“圣谕”的地点,是在三汇分县衙门(解放后的工商所)前的宽敞坝子。用三张方木桌搭成二层品字形讲“圣谕”的讲台,品字形上方木桌挂一张四周绿绸镶边的大红缎子围桌,下坠金黄色的须子,围桌正中有青丝线绣的“宏扬圣德”四个大字。桌面上供奉有金色“圣谕”两字的“圣谕牌位”,牌位前置一朱砂香炉,以并排插三根子午黄香,一对锡蜡台分摆两边,以插放燃烧的红色蜡烛。

讲“圣谕”时有一套严格的仪式和规矩,讲圣谕前需先燃放一串鞭炮后,讲“圣谕”的讲谕生在开讲前,要先率民众面向讲台按大清规例跪在地上参圣,朝讲台上供奉的“圣谕”牌位行叩拜之礼后,随后讲谕生上讲台先垂手在牌位侧面站立,庄重地正冠、整襟,四平八稳地念道“圣谕扬扬,嘉言孔章,设台宣讲,劝化四乡”四句开台诗,点然黄香拈香在手,朗声讴歌唱道:献香,一炷信香插圣台,香烟飘渺透瑶阶,迎请众仙齐到此,祥光福惠降临来。

再点然蜡烛,朗声讴歌唱道:献蜡,红蜡辉煌照圣台,冥冥诸神慧眼开,宣扬圣德清乡里,但愿痴愚早醒来。

后点燃黄表钱纸,朗声讴歌唱道:献表,一张黄钱四角方,行行字迹在中央,记功记过均不爽,善恶到头由自量。

此时全场只见香烟缭绕,黄钱灰飞,透出一派庄严肃穆之气。

讲谕生在宣讲“圣谕”过程中,会列举当地的一些具体事例,以“上谕十六条”的规范要求,作出分析加以评判。规劝民众、孝顺父母、敬重长辈、礼让乡邻,和睦相处。说话和气,心平则气和,和气生财。做事讲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告诫民众,莫惹事生非,切记犯抓扯动武,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诉讼打官司费时耗财败家。劝导民众不误农事,勤恳耕耘,勤俭持家则丰衣足食。皇粮国税天经地义,按时交纳省去官府催促。窝盗藏匪祸害无穷连累乡邻。公平买卖休得欺行霸市,秤凭星子斗凭梁,缺斤少两丧天良,赌博是恶习越赌越薄……

台上讲谕生引经据典,列举事例,事实清楚,有依有据,解析明白,有章有法,讲得淋漓尽致。台下听众连连点头称是,口服心服,确实能起到劝谕之功效。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后,讲“圣谕”的讲谕生失去了“龙票”护身,艺人们为谋生,摆脱讲“圣谕”枯讲条文的形式,把讲圣谕逐步改成说唱兼备,内容情节生动有趣,令民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据1986版《三汇镇志》记载,民国时期,三汇圣坛培训有几位讲谕生,在各街口搭高台,宣讲“圣谕”,又讲又讴歌,主要宣讲忠孝节义、因果报应。宣讲内容是《三娘教子》《二十四孝》《柳阴记》等。讲谕生说白清楚,讴的词调抑、扬、顿、挫合适,有时甚至声泪俱下,听讲“圣谕”的民众深受教育和感动。时有三汇镇上的大商号或商帮,出钱包场请讲谕生宣讲“圣谕”,富豪人家则是高薪聘请出名的讲谕生在自家门前宣讲“圣谕”。每年夏秋季三汇各街民众,自动凑钱,请讲谕生讲“圣谕”一月、半月,有时讲到深夜,男女老少幼都爱听。

解放后,人民政府提倡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讲“圣谕”的艺人们也都意识到,“圣谕”中封建迷信成分的危害性,讲“圣谕”已不符合时宜。加之政府组织民众识字、扫盲,民众政治觉悟随之提高,积极投入恢复生产,重建国家。对讲“圣谕”,政府虽未明令禁止,却再无人承头组织请讲“圣谕”。讲“圣谕”的讲谕生纷纷转行另谋他业,至此流传三百来年的讲“圣谕”,随着时代前进,社会发展进步而绝迹了。□邓坤

新闻推荐

图说达州抗战史(三)

图六:达城群众将募集物资运送前线。图五:渠县人民捐献的滑翔机。图四:四川第十五行政督察区所辖各县1939年上季田赋摊解数目...

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