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汉阙:一部凝固的“汉代史”

达州新报 2020-08-14 00:51 大字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全国现记录在案汉阙有37处,其中四川19处、重庆6处、山东5处、河南4处,北京、安徽、甘肃各1处。其中多处汉阙已风化不可识,只余石堆;更有多处汉阙为考古发现的一些残件,大多散存,有二三处复原;真正立在地面屹立不倒保存相对完整的不超过29处(官方数据),如果以渠县汉阙现存标准来看,不超过20处,所以渠县汉阙占全国汉阙的33%,渠县当属中国汉阙之乡。

独特的渠县汉阙

阙一般由阙基(阙座)、阙身、阙楼、阙顶四部分构成。

渠县汉阙阙基都为长方形整石,且比较厚实稳重,渠县话叫桩子稳,所以渠县现存汉阙六处七尊屹立两千年而不倒塌(破坏的除外)。如冯焕阙阙座长达2.5米,宽达1.3米,阙基由整石构成比较牢固,而石材不好或条件不具备的地方的汉阙由几块条石拼接而成。

渠县汉阙除蒲家湾无铭阙阙身由两石上下重叠外,其余汉阙阙身都是整石立成,上小下大,收分明显,外观高大粗壮,其上雕刻的图案也比较大气威武,铭文飘逸,一气呵成,不存在拼接的痕迹,也不易毁。一般上刻朱雀,中刻铭文(或无铭文),下刻玄武或饕餮,侧壁浮雕青龙或白虎。

冯焕阙阙身独石高2.7米,厚0.63米,下宽0.96米,上宽0.88米。渠县境外的即使以整石为身的汉阙,阙身高度也没超过冯焕阙阙身。

渠县汉阙阙楼一般由枋子层、介石层、斗拱层、斗形方石层三至四层整石构成,便于雕刻和保存。

阙楼是阙顶与阙身间分层雕刻的枋子、介石、斗拱和斗形方石的仿木结构部分。枋,常见断面为方形或长方形,一般纵横叠压排列,楼层或平座有的两重,有的三重,枋头一般为素面,不作雕饰。渠县各阙于阙身头上施纵横交错的枋二至三重,除冯焕阙外诸阙枋子正面正中刻辅首、四角雕刻负重力士,赵家村西无铭阙西南角力士还抱着小力士。冯焕阙使用的是45度角枋。

渠县诸阙都有整石长方体介石层,较枋子层和斗拱层薄,一般四周刻神灵异兽或云纹。赵家村东、西无铭阙刻仙人骑鹿,冯焕阙则刻浮雕方胜纹图案。

渠县诸阙都有整石斗拱层,上宽下削,雕刻柱、斗拱,渠县各阙斗拱丰富。斗拱起着扩展屋面出檐和传递屋面荷载作用,斗拱基本为一斗二升,即拱上有两个散斗,斗拱由斗和拱两个组成构件,斗又分为坐斗和散斗:坐斗为长方形或方形,正中开一字口或十字口,上承拱、枋;散斗位于拱端,或开口或不开口,用以承接枋子。

汉阙的拱有普通型拱和曲臂型拱两类,普通型拱的拱臂平直,两端作90度垂直而上,下角作45度角切去。或拱臂平出、两端有卷杀,卷杀有斜杀和近于圆形两种,如冯焕阙。曲臂型拱的拱臂弯曲,或拱臂弯曲呈如意云头形,如蒲家湾无铭阙、赵家村东西无铭阙所刻斗拱。另外还有一种称之为鸳鸯抄手拱的,是两朵单独斗拱的组合,一般有两个坐斗,散斗或有两个或三个,如沈府君阙。

渠县赵家村东无铭阙、西无铭阙,王家坪无铭阙有整石斗形方石承接阙顶,而冯焕阙、沈府君阙、蒲家湾无铭阙却没有,斗拱层就直接承接阙顶。

渠县汉阙楼部内容丰富、活泼多样,与所处环境有关:南方因多雨而潮湿,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木结构的建筑形式,特别是阙的楼部表现突出,梁、枋、椽、斗拱、瓦垄等木结构上能见到的中国传统木建筑构件大多能见到;且阙顶的造型也呈坡面屋脊,出檐较大,盖住阙身,以防护多雨地区有雨水冲刷。而北方汉阙建筑结构以墙体垒砌形式为主,纹装饰主要集中在阙身,楼部和阙顶只是简单地装饰一下,显得呆板。

新闻推荐

渠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使用

本报讯(何文峰记者吴小平)8月7日,记者从渠县人民医院获悉,该院的核酸检测实验室(PCR)已于7月中旬投入使用,目前已面向社会提供新...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