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汇镇王爷庙的前世今生

达州晚报 2020-03-04 09:34 大字

王爷庙正大门山墙

人称“小重庆”的渠县三汇古镇,虎踞三江交汇的一个硕大的磐石之上,山环水绕,街市沿山而建,街道蜿蜒曲折,街面跌宕起伏,街内小巷幽深,传统院落相连,街房多雕楼画栋、古风古韵。于山顶俯瞰,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仿佛大都市重庆的微缩景观,故有“小山城”之称。三汇古镇以前历史文化古迹甚多,有五宫四庙一庵一寺(天后宫、龙母宫、万寿宫、禹王宫、文昌宫,土祖庙、王爷庙、财神庙、肖曹庙、玉泉庵、五佛罗汉寺)、戏楼、牌坊及众多的传统院落等古建筑,而今老街的古建筑几乎消失殆尽,而仅余的一座王爷庙,亦岌岌可危。年前,社区记者前往三汇古镇,特地探访了三汇古镇的历史文化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汇王爷庙。

王爷庙的传说

据土生土长在三汇古镇、对三汇古镇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退休职工邓坤先生介绍,王爷庙本名紫云宫,称王爷庙,缘于祭祀“镇江王爷”。提到镇江王爷,当地流传着一个感人的传说。

从前有一家人住在渠江边,因为连年发大水,淹没了房屋和庄稼,致使家里非常穷。夫妻俩上有老母亲,下有一个三岁小孩。那年老母亲得了疾病,无钱医治,只是扯些草药吃。

有一天,生病的老母亲对儿子说:“儿啊,为娘想喝口肉汤,心里过不得哟。”儿子回答:“要得。”但是哪里去找钱割肉呢?左思右想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和妻子商量,准备把自己的肉割一块,煮给老娘吃。妻子说:“你的劳力好,要挣钱养活一家人,不如割我的肉。”于是妻子把手膀子肉割下一小块,用些香面面把血止住。妻子痛得直流泪,但为了孝顺母亲也不得不忍住。老母亲吃了肉连声说好,只是肉粗吃不动,若是还有嫩一点儿的肉熬汤就好了。夫妻俩实在莫法,心里想,儿子死了还可以再生,老人死了就没法了。于是忍着泪,将三岁小孩煮给母亲吃。母亲喝了一口汤,吃了一点儿肉,觉得味道可口,便对儿子说,把小孙孙叫来吃一口。儿说:“他到外面耍去了,我们给他留起的。”老娘心疼小孙孙,再三叫儿去喊。夫妻无奈,只得跪在母亲床前边,边哭边说出实情。老娘听说吃的是小孙孙的肉,双手一松,汤碗落地,昏死过去,夫妻俩见了,哭作一堂。

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忽听天空中有人大声喊道:玉皇大帝念你夫妻一片孝心,感动上天,不断你家后代,另赐你儿子一个,黄金百两,奉养老娘,多做善事。你死去的儿子,已封为“镇江王爷”,坐镇水府三宫,不让水族兴风作浪,淹没庄稼、房屋和船只。

后来,人们便在江畔的古镇兴建了庙宇,供奉(镇江)王爷菩萨,香火不断,祈求保佑水患消失,船民们的船只航运平安。

王爷庙的盛衰沧桑

据有关资料记载,王爷庙兴建于清光绪十年(1885年),位于三汇古镇新民街。该庙由正殿、左右厢房、戏楼、山墙组成,呈四合院院落式。砖木混合结构,青瓦屋面,平面长48.6米,宽33.2米,占地面积1615平方米。院落中间有一块400平方米的空坝。

正殿宏伟高大,旁边开有石框小山门,通过廊道连接厢房和戏楼。戏楼飞檐翘角,高出两侧楼房,外面是高大的砖石结构整体山墙,正中开有石框大门。山墙正中顶端依稀可见“紫云宫”三个红色大字,青砖石头墙上雕刻有“抱水”等字样,砖石墙上雕塑着各种花草、人物等,古色古香,十分精美。

据介绍,过去三汇镇有“三江六码头”之称,水运十分发达。往西沿巴河上通平昌、巴中、通江和南江,往东北沿州河可通达县、宣汉和万源,往南

顺渠江而下直达重庆,成为川东北地区的物资集散转运地。镇上的王爷庙,除了是船工们朝拜王爷菩萨保佑航行安全的香火地外,还是水上运输业船工和船老板洽谈运输生意的场所,也是灾荒年里,大户人家、慈善会对灾民施粥的地方。

三汇古镇的繁荣,单是码头就令人眼花缭乱:花码头、水码头、铁码头、炭码头、菜码头、窑码头……每当夕阳西下,巴河与州河顿时响起了嘈杂的人声,临街临巷的王爷庙、茶楼、酒馆便显得格外热闹。巴人秦人乃至下江人的方言土语在夜空中交织回荡,船夫们一边听评书,一边嚼着花生米、豆腐干,喝着苕干酒、“高梁白”,眼睛似睁非睁,耳朵似听非听,三杯下肚,便在心里回想起当天的行程,盘算着明日的归期……

解放后,王爷庙成了多家航运企业的办公所在地。据年逾古稀、曾在三汇渠县航运公司任书记的曾玉才老人介绍,1956年4月,三汇古镇来了上千名“客人”,他们是从自贡富顺县沱江港转岗来三汇水运的船工,当时成立了红星社、曙光社、星火社等运输企业,占用王爷庙做办公驻地。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四川省渠江渠县航运分公司,隶属省交通厅管理,人员增至2000余人,共有大木船200余艘。1962年,航运公司下放到渠县管理,时有曙光社、东风社、跃进社、红光社、先锋社、红星社、黎明社等7个木船运输社。1978年,东风社、黎明社、跃进社、先锋社和船具队合并成立渠县航运公司。红光社、红星社,合并成立渠县第二船运公司。曙光社独立。航运公司仍在王爷庙办公,且有少量人员在王爷庙住宿。

“航运公司船队主要往重庆运输粮食。”当铁路公路尚未在此贯通时,水上运输几乎成了三汇镇与外界沟通的唯一的生命线。通(江)南(江)巴(中)平(昌)的人力小木船,每船装粮两三吨,通过巴河运至三汇码头。达(县)宣(汉)万(源)的船只通过州河,将粮食运至三汇。载重二三十吨的三汇大木船再将粮食转运至重庆。“那时,三汇渠江两岸各大码头每天都停满了运粮的船只,高峰时,沿岸停靠货运船只达两三公里长,甚是壮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襄渝铁路、达成铁路先后纵贯三汇,公路四通八达。受铁路、公路运输的冲击,使闻名川东北的三汇古镇水码头,水运日渐衰微,往日的辉煌也渐渐地远去,水上运输不断萎缩萧条。

1995年,三汇水上航运只保留少数船只运输,渠县航运公司的船只全部转至重庆长江、嘉陵江经营。大量船工只得弃船上岸另谋出路,举办企业,先后办起硅酸钠厂、东风纸厂、电石厂、石灰厂、麻纺厂等。但这些厂于上世纪末又走入死胡同倒闭,人员被迫各散五方,另谋出路。而退休人员留了下来,仍住在王爷庙。

保护古建筑刻不容缓

据三汇镇文管站负责人唐中华介绍,自航运公司弃水登陆,逐步停产外迁办公,王爷庙内厢房、戏楼全被航运职工挤占,目前有25户船工83人长期在此居住,正殿由航运公司退休职工作为活动室,每天在此喝茶打牌休闲。

由于王爷庙住户较多,显得非常拥挤,乱搭乱建现象十分突出。厢房、戏楼已面目全非,山墙外壁烟囱、窗户及防护栏、乱七八糟的电线网,使古色古香的山墙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房屋的管线零乱不堪,院坝晾晒衣物的竹棍林立,俨然一个破败的大杂院。因年久失修,部分房屋檩桷腐朽,瓦片掉落,房屋漏雨,部分房盖及墙体垮塌,安全隐患亦较大。同时王爷庙的外部环境也令人堪忧,正大门山墙外面仅间隔不足3米,就建有原煤建公司办公楼,致使王爷庙的正面山墙被遮挡,更不要说有消防通道了。破旧杂乱的王爷庙,向世人诉说着百年的沧桑和凄凉。

唐中华告诉社区记者,三汇王爷庙是川东所存较少的祭祀镇江王爷的庙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典型的川东四合院式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清代建筑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9年1月16日,王爷庙古建筑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蜿蜒的巴河与州河合流孕育出三汇千年古镇,古老的船文化、建筑文化、彩亭等民俗文化,三汇特醋等食品文化,三汇火柴等工业文化,无不彰显着古镇人文历史文化的厚重与耀眼,它是无数三汇人、渠县人、达州人心中的传奇。为了将这些珍贵的文化故事、风土人情、辉煌历史保护起来,呈现出来,留下属于三汇人、渠县人、达州人的精神之根,三汇镇决定迁出王爷庙里面住户,利用王爷庙古建筑,建设渠县三汇历史文化纪念馆。目前正在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准备彻底修缮破旧的王爷庙,让古老的王爷庙重新焕发活力,力争早日将其建成三汇历史文化纪念馆。

(本文得到邓坤先生的大力帮助,特此表示感谢!)

□社区记者 谯继赵宗荣

新闻推荐

抗“疫”十日记

□罗学闰2月13星期四因为地旺小区确认了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者。按照县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必须对地旺小区2号楼实行暂...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