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三人行” 记战“疫”一线的达州疾控人

达州日报 2020-02-26 08:40 大字

雷章权在达州火车站检查指导检疫点设置及人员防护情况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环境危险的实验室中裹着厚重的防护服负重工作,只为尽早拿出核酸检测结果;他们24小时电话不关机,只为尽快针对各地疫情作出指导;他们来回奔波,只为精确查找出新冠肺炎患者的活动轨迹……王顺东、杨冠华和雷章权就是其中三人,他们坚守战“疫”一线默默付出,只为守护全市群众的健康。

带头守好最危险的阵地

44岁的王顺东是市疾控中心卫生检验中心副主任,平时的主要工作是病毒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和张静以及林忠荔3人组成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第1小组,达州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核酸检测就是他们完成的。

“当时还是疫情早期,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毒力等都不明确。”王顺东说,因为对新冠肺炎不了解,所以大家心里都挺忐忑,但在这关键时刻,作为负责人的他,必须带头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行动给组员来一剂“定心针”。初期,检验检测组成员较少,他们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样本清零,凌晨回家是常事。大年三十,王顺东就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王顺东说,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除了要管理检验检测组外,还需要处理科室其他事务,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单位领导曾让王顺东别再进实验室做样本检测,而是专注管理,但他觉得实验室是最危险的地方,他不能撤离,要和同事们一起坚守这块最危险的阵地。

除了分管实验室相关工作,王顺东还负责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的样本采集进行技术指导。为此,他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只要有来电就得第一时间接听。“虽然很忙很累,但作为疾控人,冲锋在抗疫一线,这是使命和担当。”王顺东说。

“流调”是个技术活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传染病防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流调”的目的是寻找和确定传染源,分析和发现传播途径,排查和保护可能的感染者(密切接触者)。

杨冠华是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副主任医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根据要求,市疾控中心组建专家工作组,分别到各县(市、区)驻点。杨冠华被分派到渠县,主要负责协助指导当地“流调”工作。“要摸清当事人基本情况,发病前14天活动轨迹,接触过什么人,去了哪些地方……”杨冠华说,被调查对象活动范围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带来的工作量就越大。当事人可能记不清楚之前的情况,甚至害怕牵连到亲戚朋友而故意隐瞒实情,所以要对其尽快尽早询问,才能得到更详尽的资料。为此,她和同事随时准备着,只要一听到出现疑似或确诊患者,不管多晚,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除了早询问,他们在工作时也很讲究方法,尽量给当事人宽松的环境,在对方记不清时给予引导。看似简单的询问,其实是个技术活。

虽然工作繁琐,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但杨冠华和她的同事仍然孜孜不倦地反复调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尽可能落实被调查对象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精确划出其活动范围和接触对象,防控新冠肺炎蔓延。

四处“找茬”当好把关人

晚上7点多,记者和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雷章权电话联系时得知,他刚刚从开江回来,正在办公室整理当天的“流调”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市疾控中心成立了防控专家组,雷章权作为副组长,主要是对疾控中心分派到各县(市、区)的驻点专家工作组进行技术指导,对“流调”报告进行把关。

除了对“流调”报告进行技术指导,雷章权也奔波在各县(市、区),对临床诊断进行流行病学指导。留观点的污水排放设计是否符合要求、防疫物资使用是否正确,这些都是他关注的范围。“只有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后杜绝类似问题出现,才能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雷章权说,他就是个负责四处“找茬”的人,找出错点漏点,提出改善建议,这些就是他的工作。

雷章权还是四川省群防群控专家组成员,接受全省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咨询,所以他养成了每到一处就先找电源给手机充电的习惯。“电话不能关机,不然也许就会错过一个咨询电话,延误防控工作的开展。”

□文/图 本报记者 杨航

新闻推荐

渠县:心理疏导点亮“心灯”

本报讯“周老师,你好,这几天我一直睡不好,每天都非常担心……”2月17日9时许,渠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工作团队的周云燕...

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渠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