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历史大事纪要(一)

达州晚报 2020-03-03 09:35 大字

宣汉罗家坝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新石器时期遗迹

编者按: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的功能,是了解一方自然风貌、经济发展、政治嬗变以及民情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巴人故里,钟灵毓秀,文史璀璨!为了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系统地了解达州几千年的沧桑岁月和历史跨越,更好地寻城市之根,知历史兴替,从本周起,我们推出多年来潜心研究整理达州地方志的高洪银先生所著的《达州历史大事纪要》以飨读者。

一、远古时代

1956年至2001年,在当时的渠县太平乡、万源市河口镇行县坪村、宣汉县东乡镇项山茶场、开江县宝塔乡、天师乡、灵岩乡、沙坝场乡、讲治镇、广福乡、东门乡桥亭村、达县斌郎乡、南外镇小河嘴、新桥、新兴乡金河村等地出土的晰脚龙、肉食龙、剑龙和恐龙蛋、恐龙脚印及剑齿象臼牙化石证实,距今1.95亿年前至1.4亿年前(即中生代侏罗纪时期至白垩纪末),达州市境内生活着多种类的早期代表鱼化石与恐龙同一时期生活的爬行动物及剑齿象、大熊猫化石等脊椎动物。

在今渠县渠江流域清河坝出土的文物证实,旧石器时代晚期(2万年前左右)达州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1万年前,中国进入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即新石器时代初期)。原始人类以粗糙的石制工具猎取生活必需品”(王行国、夏培卓《五千年华夏名人胜迹》)。1986年至2006年,在渠县共和乡、土溪乡、大义乡、万源市井溪乡、白羊乡、竹峪镇、通川区北外镇王家山刘家坪等地出土和采集到的土著先民(为秦汉时期所称的賨人先祖)广泛使用过的石锄、石杵、石斧、石锛、石凿、骨针、骨锥、陶网坠、陶纺轮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文物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8000年前后),未随母系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华胥(伏羲、女娲之母)北迁遗民的土著先民(賨人)们已经分散居住在依山傍水的江河(即今巴河、州河、渠江、流江溪——古渝水)洪水线以上,掌握了用火和捕鱼方法,学会制造和使用狩猎弓矢的技能,过着渔猎谋生的生活,并且还初步开始了原始的粗放型锄耕农业、制陶手工作坊业和原始的纺织业。

公元前约5000年,即新石器时代中期。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机体里孕育出“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600——前3500),土著先民已经在宕渠水流域过着聚居、采集和渔猎生活,形成了原始聚落群村庄。其后逐步繁衍发展到宕渠水上游的潜水(今巴河)流域、不曹水(今州河)流域、渝水(源于今仪陇县流江溪,秦至西晋时属阆中县辖)流域。《水经注.·江水》载:“(宕渠)县有渝水,夹水上下皆賨民所居”。并又逐渐向其山地迁居,发展原始农业。土著先民,分布在今嘉陵江和渠江两岸,北及汉中东南部,东到长江三峡,遍及整个川东北(含今重庆市部分)地区。其活动中心在今四川省渠县、巴中市广安市、营山县境内。他们创造了原始的宕渠流域农耕文明。

新石器时代末期(公元前3500——前2070年),土著先民们在宕渠水流域不断开拓、发展,已经掌握了开凿盐井技术,进行制盐。今万源市井溪乡盐井坝桂花井、井溪坝盐井、大竹县童家乡盐井沟村盐泉、开江县严家乡盐井沟、宝塔坝乡文家梁村开盐井、永兴乡上场口八庙盐田、城厢镇外西街后盐井河等地盐泉井与三峡地区盐泉井同属一个时期,为宕渠流域土著族人开凿。

二、夏商周时期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姒启八年(公元前2062),土师孟涂在管制丹阳风姓蛇巴人中,将巴人“罚为牧竖”,从事苦役和戍边,故而导致丹阳巴人迁徙。一路由今湖北姊归沿长江进入大巴山之南大宁河、小神龙架等地,继入今陕西镇坪、岚皋、紫阳,后入城口、万源。进入万源的丹阳巴人,逐渐向今宣汉、达县、通川、通江、巴中一带扩展。一路巴人由今大巴山的利平、安康、镇巴、西乡进入汉中平原。尔后又向米仓山以南发展,从而探踏出在历史上被称为“大行道”的山路。其后再入西汉水(今嘉陵江)之东阆中、苍溪、南部、营山一带,与土著族人杂处,共同生存,发展生产,孕育了宕渠流域原始文明。因血缘关系,后来两

支风姓蛇巴人组合在一起,于夏末商初(公元前1618——前1600),建立起以今陕西汉水流域黄金峡以南、汉中平原、大巴山南麓为活动中心的风姓蛇巴人酋邦集团(甲骨文上称“巴方”,《隋书》里称“古巴国”)。

殷商武丁(公元前1250——前1129)时期,征调军队,命令王妃妇好率军从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北,沿随枣走廊南进攻巴方。武丁也亲率王师从东受(今河南安阳)往西进攻巴方驻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把巴方歼灭在妇好预先布阵好的埋伏圈内。巴方败,蛇巴人酋邦集团灭亡。

商朝中期,盘庚迁都(公元前1300年)之后,由于遭到商王朝的不断欺凌,一支崇拜虎的巴人祖先首领廪君从发祥地武落钟离山下(今湖北长阳县清江北岸)率领虎巴人中的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五姓溯清江而上入长江水道,逐步迁到今重庆市、贵州省东部、川东地区(含今重庆市境)。嗣后,又逐渐繁衍发展到川北地区,与当地的土著(賨)人杂居共处。

商初,华夏各地仅能酿造出酒汁不清的“浊酒”。到商朝中期,宕渠大地社会稳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土著賨人以今渠江流域为活动中心,对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突破性的改进和创新,酿制业已形成规模,经济也不断增长,烤酿出色清味重质醇的名贯当时的贡酒——清酒。

宕渠土著(賨)人和蛇巴遗民、虎巴人,屡遭殷商侵凌,年年纳贡,岁岁服役,造成积怨深怒。他们不甘心殷商的长期压迫和军事打击,于公元前1046年2月,响应周人姬发征召“西土之人”——“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合巴国为九九”伐纣的号召,组军北伐,沿汉水河谷,长途奔袭,到达商郊牧野。阵前,宕渠流域、西汉水(今嘉陵江)流域賨人前歌后舞,锐气凌人。纣军在强军对垒中倒戈,结束了商王朝594年历史。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为加强对巴地民族的领导和控制,周武王“以其宗姬封于巴”,建立起以今重庆为活动中心的姬姓贵族为国君、虎巴族上层人物为蛮夷君长的新型附属国家——巴子国,简称巴国。巴为周南土,与濮、楚、邓、蜀、秦国为邻。

三、春秋战国时期

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庸国(治今湖北竹山县)趁楚国大饥,联合汉江流域的麋国(治今陕西白河)、百濮(治今湖南北部)、鱼国(治今奉节县白帝城)等楚之附属国起而反楚,连败楚军。楚联合秦、巴灭掉了庸联军,三分其地。巴子国功劳至伟,分得原属庸国的鱼邑和巫山、巫溪、奉节等地。楚共王元年(公元前590),楚巴联姻结盟,先后称王。其时,巴子国辖今陕西南部、川东北(涪水以北)、重庆市、宜宾市、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贵州东北部等地区。

楚惠王十二年(公元前477)初,巴楚联盟破裂,巴军攻楚。三月,楚迎战,败巴师于鄾(治今河南邓县南)。随后,巴以倾国之师再伐楚,败而西退。《华阳国志》载:“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治今合川县南五里),或治平都(治今丰都县奉节),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多在枳(今涪陵区)”。

楚悼王芈疑(公元前401——前381)时期,用吴起为相,不断向巴地及宕渠流域进逼,虎巴人四处逃散,楚的势力范围控制了今川东北领土。于是“明审法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战斗之士”《史记·吴启传》。楚乘势将部分芈姓疏远宗族人分封到宕渠水流域定居,还派兵镇守边关。十四年(公元前388),悼王迁封公族芈姓宗人到宕渠土著(賨)人集居住地为芈姓宗子国,都城在今渠县土溪乡城坝村。宗子国,设王、相、将等官职。古賨国所辖范围约今万源、城口、宣汉、达县、开江、渠县、大竹、邻水、广安、岳池、南江、巴中、通江、平昌、仪陇、营山、旺苍十七县。唐末,崔涂避乱飘泊于渠州,作《春日游冲相寺》诗道:“水流花谢本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称古“賨城”为“楚城”,亦可佐证历史上楚国的短期势力范围。

四、秦汉三国时期

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公元前318),“蜀王封弟于汉中,号苴侯”(《华阳国志·蜀志》)。苴侯私下与蜀之世仇巴国交好,惹怒蜀王。九年(公元前316),蜀王举兵伐苴侯,苴侯自葭萌(今广元市昭化镇)奔巴子国,求救于秦。同年秋,秦遣大夫张仪、司马错与都尉墨率军伐蜀。冬十月,蜀亡后,张仪又贪巴之富,移师东进。尔后,徙秦陇之地居民万余家充实巴蜀之地,从此结束了巴子国730年的历史。同时,随巴、苴被秦所灭,楚之芈姓宗裔国——宗子(賨)国亦随之消亡。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载:“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其人,口岁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賨,遂因名焉”。秦汉时期,“变宗为賨,是因一种赋税关系而改变”,故而楚宗子国被称为“古賨国”,其土著遗民亦被称为“賨民”或“賨人”。

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惠文王推行分封与郡县制。在古賨国都城置宕渠县(治今渠县城坝),隶巴郡。当时,宕渠县辖今达州市、巴中市(不含今恩阳镇)二市和广安市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与武胜、岳池二县南境、南充市营山、蓬安二县与广元市苍溪县东北部、旺苍县东南部、陕西省南郑县碑坝镇及重庆市垫江(含今合川、铜粱、大足、潼南部分境地)、城口二县,面积5万平方公里。

□高洪银

新闻推荐

渠县出台16条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紧接第一版)对受疫情影响,暂无力足额缴纳水、电、气费的企业,最长可延期6个月;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2020年2—6...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