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洞茶的传说

达州晚报 2020-01-01 10:58 大字

□喻雷

宕渠人爱把饮茶说成喝茶,只要有人提到喝茶,就会问,是不是喝的“洞茶”。逢年过节,走亲串戚都以送“洞茶”为豪,喝茶人都以喝“洞茶”为荣。但提到“洞茶”的来历却鲜有人知晓。

“洞茶”,源自一个美丽的动人传说。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龙游神州时,玉皇大帝得知乾隆次日要过云雾山,便命华蓥山脉的九座山峰前去朝圣。九座山峰化为九条神龙飞往云雾山后变成九座山峰恭迎乾隆。第二日,乾隆来到云雾山坐下歇息。一数四周的山峰,可左数右数却只有八座。不悦道:“说是九龙相迎,怎么只有八龙呀?”,便要起身离去。此时当地乡邻之首奉上当地茶水。乾隆轻轻一抿,便双眉上扬,“噫,这是什么茶,如此清香”。说罢二喝此茶,顿觉神清气扬,“此茶甚好!此茶甚好!”说完便三喝茶水,顿时疲劳化消,便站起身。就在乾隆站起身时,发现自己就坐在一座山峰上,果真是九龙朝圣。圣言道:“早喝此茶,何言八龙,愧也,愧也。”说完端起茶杯,连茶带水一同喝掉。这就是渠县人为啥把饮茶说成喝茶的缘故。乾隆问乡首,“此茶何名?”,乡首曰“此茶尚无名,早在賨人祖先时便有此茶”。

一行随乾隆来到卷硐街道,只见一雄伟的石拱立在隘口间连接两山峰,宛如一洞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站在洞门口看山下,雨后斜阳把大地染得一片辉煌,远处的渠江象一条蓝色的缎带弯曲地铺在丘壑之上。从大竹到渠县由黄褐色石条铺就的古驿道被余辉揉成一派金黄,就象一条金龙蜿蜒曲卧于渠江边,墨绿色的茶树垂立于金龙身旁。乡首向乾隆道:“圣上适才所饮之茶,乃此茶树采摘”。乾隆龙心正悦,回头望望雄伟的洞门,指着山间墨绿的茶树道:“此茶便叫洞茶罢了”。从此,这一山脉的茶便都叫“洞茶”了。过去不时有人把“洞茶”说成“硐茶”,实乃误称。

1952年土改结束后,当年风调雨顺,农民喜获丰收。其喜悦之情无以言表,便将精心制作的“洞茶”中的极品“茶茸”捎到北京,送给劳苦大众的大救星毛主席。毛主席品饮后连声称赞,“此茶好,此茶好!”此事曾被记录在卷硐乡原来的乡志上。

早年间,没有现代化的制茶技术与制茶机具,茶叶的制作全凭茶师傅的精湛技艺。去年冬天,笔者随某茶叶公司的人到卷硐了解查询“洞茶”的起源与制作时,听卷硐乡上了年纪的老人讲,“洞茶”的制作很有讲究,好的“洞茶”制作技艺更是精湛。别地的茶都是清明前后采摘,而“洞茶”却是在雨水节后就要上山采摘。此时茶树上长的是只是茶苞,小如米粒,称之为“茶茸”。制作“洞茶”最讲究的是温度。将刚采摘的茶茸放入温度适宜的铜锅中,用手轻抒,待到茶茸出汗时(此温度节点最难掌握)将之取出放入面筛中(当地盛物的一种竹编器具),用食指和拇指拈一茶茸轻揉,揉到绵软时再放入铜锅中炒制,待到合适温度时再取出轻揉,如此反复三次,茶叶的揉炒方为结束。

炒揉好的茶叶,不宜阳光照晒,只宜风干,阳光照晒的茶叶口味明显低于风干的茶叶。卷硐地处山隘之口,常有山风徐来,大自然为其制作优质茶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制作好的茶叶,用麻布口袋装好吊于屋梁上,有贵客来临时便取之泡饮。“洞茶”品种很多,毛峰、竹叶青、碧螺春等均为“洞茶”上品,“茶茸”乃“洞茶”之极品,产量极为稀少,在当下上万元也难求一斤。

其实“洞茶”乃是賨人的先祖发现开拓。早先的賨人穴居于现龙潭、大峡、卷硐一带,见山中一树之叶用水泡饮之能清目提神,便广为种植、采摘、炒制作为常饮之品,并将其炒揉之技传于后人。

“世界之茶源于中国,中国之茶源于巴蜀”已为现在大多数学者专家认同。巴蜀之茶是否源于賨人,尚有待于我们的考查与探索,但“洞茶”却是賨人实实在在的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之一。

新闻推荐

渠县首例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一审宣判 首要分子被判刑20年并处罚金31万元

本报讯2019年12月30日,渠县人民法院对陈某、杨某智、谢某丰等22名被告人犯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抢劫罪、组织卖淫罪三...

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渠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