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寺话龙台

广安日报 2019-07-21 00:48 大字

《广安县地方志略》中保留的石狮照片。

龙台寺大殿。

□陈杰杰 文/图

龙台寺位于广安城北60公里外的龙台镇,始建于宋,元明时期屡建屡毁,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龙台寺前临溪河,后有花园,原由山门殿、前殿、正殿、后殿和左右配殿组成进落式建筑群,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同明月寺、褒先寺并称为清代广安三大佛寺。龙台寺现仅存修建于清康熙29年(1690年)的正殿和修建于乾隆42年(1777年)的前殿及左右部分配殿建筑,被列为广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殿建筑飞檐翘壁,为典型的川东穿斗结构,其高大木柱一人难以环抱,内部斗拱复杂,朱漆斑驳,门后上部有“皓月当空”四个大字,清秀脱俗。大殿后部有雕刻祥云纹饰的佛台,四周石栏上大量颂扬前人建寺功德和赞美建筑景物的历代题刻已被破坏,字迹难辨。

龙台寺建在蜿蜒翠绿的龙台山上,与周边沙溪河等景观形成了著名的“龙台八景”。明成化二年(1466年),广安知州吴寅应州典术(阴阳学官)张旭所请,将“龙台八景”定名为“云池晚烟、龟台集翠、西溪望月、高洞潜龙、雄殿栖僧、高大雄狮、云山峙凤、车堂古庙”,其中“雄殿栖僧”和“高大雄狮”都是指的龙台寺景观。这位知州大人因为事务繁忙,不能亲临观赏而深感遗憾。后任知州许仁则要幸运得多,他对龙台寺的古迹景物情有独钟,常流连忘返于其间,发出了《过龙台寺》里“错把空门认作家,十年辛苦事生涯。我来未得牛羊饱,搔首临风为尔嗟”的人生感慨。

龙台寺的修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根据清宣统版《广安州志》收录的明代广安知州吴寅所著《龙台菩提禅院碑及龙台八景记》和州学训导李定撰写的《龙台寺菩提禅院记碑》来看,龙台寺是一座古老而有名气的寺庙,最早是一个叫妙义的僧人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创建的修习禅宗的寺院,后来多次毁于战火。元元统年间(1334年)修复,置有铜佛一尊。明正统五年(1440年)至成化二年(1466年),僧人继心重塑各殿佛像,修建斋堂,到1473年大量采买经书,用了30多年才将龙台寺修葺一新。次年,时任广安知州许仁游览后写作《过龙台寺》一诗相赠。继心就请广安州学训导李定将自己兴修龙台寺的功业记录下来,与知州许仁题诗一起刻在石碑上,以求功名事业不朽。到明末战火不断,寺庙建筑多遭焚毁。现存大殿横梁上墨书题刻表明,龙台寺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又进行过大规模重修,当时周边信众、寺观同业和各级官府衙门均有捐献贺礼。民国初年,龙台寺香火鼎盛,有僧侣近百,五重大殿均供有菩萨造像,其中大雄宝殿西方三圣佛像高近7米,相貌端庄,蔚为壮观。1931年杨森为建设龙台模范村,将龙台寺前半部分辟作龙台小学校舍使用,后半部分仍为寺内和尚所有,大殿佛像基本存在。后来为扩大学校,将寺内和尚又全部迁往附近三皇观和车堂观,整个寺庙被作为校舍使用。上世纪60年代“破四旧”风潮中,殿中大佛被砸毁,同时磨损了大量珍贵石刻、佛像,用墨汁污损梁上题字,只有正殿等建筑被用作学校礼堂和教室得以幸存下来。

龙台寺以山为名,乡沿寺名,可谓人杰地灵,这里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秦炳的故乡,也是川军名将杨森的老家,还是红岩英烈杨汉秀故居所在地。1931年初,驻军广安的杨森为建设老家,特委任北平大学毕业生雷子仪为村长,熊慕岳(后任第20军79师少将副师长)为副村长,打造龙台模范村。这两位高层次村官围绕龙台寺周围,先后组织修建了图书馆、讲演厅、石桥、染织厂、学校、公园、体育场和龙花公路等一系列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杨森又于当年秋亲自在龙台村体育场组织举办了防区内广安、渠县、岳池、营山、蓬安五县秋季运动会,比赛项目和参赛人员之多、竞技水平之高都达到了当时全省最高水平。小小龙台村,一时成为川中翘楚,龙台寺也因此闻名遐迩。

关于龙台寺,人们说得最多的还是以前山门外的那一对石狮子。1959年《广安县地方志略》所记广安名胜古迹18处,专门提到“龙台寺前有石狮一对,甚为雄伟”,可见石狮有名确实不假。有熟悉当地历史掌故的老人绘声绘色地说,那一对石狮差不多有两层楼那么高,狮子头朝下,脖子上系着铃铛,前脚下踩着个小狮子在玩耍,活像真的一样。老人的叙述不免夸张,也有出入,但这对石狮能名列“龙台八景”,记入县志,自然有其不同于一般石狮之处。幸运的是,在《广安县地方志略》一书中,还可以看到一张模糊不清的石狮黑白照片,在山门前那棵高大的黄桷树绿荫下,一只3米多高的雄狮坐立在基座上,仰天怒吼,声震四方,威仪凛然。不幸的事很快发生了,1966年9月,广安县各种名目的红卫兵开始走向街头,横扫“四旧”,石狮连同附近冲相寺400多尊摩崖佛像、恒升淡家牌坊等大量石刻和古建筑被毁。

龙台寺石狮对杨森而言,不仅是他儿时美好的记忆,也是激发他跌宕人生的起点。在其退居台湾所著《九十忆往》一书开首部分即写到,在他的家乡广安县龙台乡那座历史久远、巍峨宏伟的龙台寺大门前,雄踞着两座高大雄伟的石狻猊(Suān ní,狮子的别称),高有一丈(3.33米)多,用整块白石雕成,生动活泼,作龙拿虎掷而怒吼状,不同于一般恹恹欲卧的睡狮。在他一生去过的地方,不论故宫还是各国的寺庙前,所见雕刻的石狮,没有比龙台寺的狮子更高大威猛生动的。听说当年监院僧人为了树立龙台寺威严壮观的形象,不计金钱,寻觅巨石,苦心设计雕琢了这一对巨大的石狮造像,然后伐木作滑车,聘用数百民工推拉,用了10年时间,才最终将石狮搬至寺前,这就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啊。可见凡事必须有艰难付出,才会有惊人收获。小时候听家乡父老讲述这件事时,杨森就想,如果能够以僧人雕塑、搬运石狮的精神去创造事业,怎么可能不成功呢?这对于他后来一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那场十年浩劫中,被毁的当然不只是龙台寺这样一对绝无仅有的石狮,还有很多祖先千百年创造积累下来的瑰宝。在全市近千处的石刻文物中,不管是寺观造像或是坟墓坊台,大多在那时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不能不令人唏嘘。如今雄殿早已不栖僧,高大雄狮业已消逝无影踪,唯有残存的几座殿宇悠悠矗立在那棵饱经沧桑的黄桷树旁,默默向世人诉说着这座800年古寺和小镇的盛衰荣辱。

新闻推荐

三汇: 一座小镇的文学梦想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渠江、州河、巴河三江交汇之处,是川东千年文化古镇——渠县三汇镇,以文学“铸魂”,为...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