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汇: 一座小镇的文学梦想

达州晚报 2019-07-18 10:44 大字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渠江、州河、巴河三江交汇之处,是川东千年文化古镇——渠县三汇镇,以文学“铸魂”,为了一个“文学小镇”的梦想,生活在三江六码头的人们书写着不同的故事。在他们笔下,有一览无余的社会现状,有对故乡的思念,有炽热的爱情,有温暖的亲情……

近两年来,三汇镇成立了全国最小的作协,近50人加入其中;“三汇文学”公众号诞生并累计发表300余位作者3000多篇原创诗文;《三汇文学作品选2017》《三汇诗历》《三汇的花朵》等相继出版;今年,这里又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

萌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少年们的文学梦想不曾湮灭

“我是青年,我的血管永远不会被泥沙堵塞;我是青年,我的瞳仁永远不会拉上雾幔……”这首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我是青年》,曾多次在广播电视里亮相,作者是著名诗人杨牧,三汇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反对课本删艾青的诗歌被勒令退学,杨牧流浪到新疆石河子,并在那里邂逅了下放劳动的艾青。在艾青的精心辅导下,杨牧的诗歌日渐成熟,在文坛备受瞩目,曾担任《星星》诗刊主编,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在我们青少年时代,这是我们最励志的故事。”三汇人黄河这样说道。受到杨牧的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黄河仍把文学当“精神食粮”。每次将巴河边烧出的青砖挑到州河边的买砖人家里,短短的行船时间,他总会捡起别人扔掉的烟盒或旧报纸,独坐船头创作诗歌。

黄河还记得,他曾站在巴河边一块大石头上高喊:“我宣布,新世纪的文学精英将从这里崛起!”他在家乡母校——渠县汇北中心校和其他爱好文学的少年一起创立绿野文学社,创办《绿草地》社刊。这些文学青年常聚在巴河边的小屋挥毫泼墨、激扬文字,用稚嫩认真的手迹将一张张白纸变成社刊。

因为沉迷作诗写文,在大家都还苦于生计的农村,这些文学青年逃不过被父母打骂,他们创作的本子没少被父母扔掉或撕掉。然而逃不掉的,是生活的艰辛。曾经的少年各奔前程,身影渐行渐远,文学成为藏在心底的梦。

“我辈青云之志,乃后辈文化勃兴之势!三汇的文化振兴,必然依赖成林成军的文字铁骑!”年少“立言”的梦想,却始终不曾湮灭。2017年,在广东中山任《世界照明时报》总编的黄河联系上曾经爱好文学的伙伴,开始做酝酿已久的三汇文学梦,创办了“三汇文学”公众号,黄河在发刊词中掷地有声,要振兴三汇文学,将三汇镇创建为“文学小镇”。

“假以时日,希望这里可以出跟这片土地底蕴匹配的作品。”这是迟到的文学梦想,却是超前的思想觉悟。这座建于北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的小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文化遗产,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享誉全国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三汇彩亭”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这座冷清凋敝的小镇太需要新生的曙光。

“三汇文学”成为平台

无数人重拾和耕耘文学梦想

“三汇,我的故乡。是我降生之地,成长之域。尽管为生计远她已久,却时时把她挂牵,情絮缠绵……”这是六十多岁的秦亚龙写在《印象三汇——我家乡》中的开篇语。虽然居住在达城,每天还忙于带孙子,但他只要有时间,便书写对三汇的思念和过去的人和事。“以前写东西是业余爱好,也没在其他地方投过稿,现在我们三汇有了自己的文学平台,我想把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更多人看。”

文学梦想同样被拾起的,还有曾经和黄河一起创立绿野文学社、创办《绿草地》社刊,如今就职于三汇镇文化旅游办公室的唐中华。“以前在煤油灯下都会自己写东西发表在《绿草地》上,文学社散了,为了生活这些年也少有写东西,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平台,我都忘了自己曾经对文学那么痴情。现在每次看到自己写的散文在平台上的点读量上千,就特别有成就感。”无论是去开展扶贫工作,还是默然回忆老家的时光,唐中华开始习惯将感悟寄情于文字。

像秦亚龙和唐中华这样重拾和耕耘文学梦想的人还有很多。“三汇文学”公众号自创建以来,就以发表川东特别是三汇作者的优秀作品、发现和培养文学铁骑、打造文化大三汇为宗旨。“‘三汇文学\’作为一个平台,既是三汇文学向外展示的平台与窗口,同时还是外部作者与作品在三汇的展示平台与窗口。”在这个平台上,至少每天都会发一位作者的作品,最高时发表八位作者的20篇诗文(包括群体组诗和个人组诗)。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工作全部是热爱文学的三汇人业余完成的。

“每天都有很多人向我们投稿,一天不发就会有读者问。不是每个人的作品都能发表在大平台上,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大家看到更多人的作品,也让作者知道有一个平台,能继续写作下去。”来自三汇镇的张成芳如今在渠县县城的一家公司上班,因为热爱文学,她义务担起每天编辑《三汇文学》公众号的重担。“每天审稿、编辑、排版,和作者沟通等都至少要花三个小时,而且都是从公司回到家才开始弄,所以经常都是赶在晚上12点才能发出来。”张成芳说。

2017年6月27日,“三汇文学交流群”也随之由唐中华建立起来,大家在群里交流作品、写作经验、共诉乡情乡愁,集结在以“三汇文学”公众号为旗帜的周围。随着时间推移,三汇文学交流群成为凝结友谊的平台,微信群的建立大大助推了三汇文学公众号的影响力。目前,这个群已有200多名成员。

3000余篇原创作品

诉说着一个小镇的文学实力

“三汇文学”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却鼓励着更多人孜孜不倦地朝着文学的梦想努力,激励着更多人的写作欲望。从最开始作品水平的参差不齐到提高门槛去芜存青,大家的写作热情却没有冷却。截至目前,在“三汇文学”上发表作品的作者超过300人,共有3000余篇原创作品。2018年4月7日,渠县作家协会三汇分会成立。有人说,这是中国最小的作协。“三汇文学”公众号和“三汇文学群”庞大的队伍和生生不息的景象,就是它的底气。

以渠县作家协会三汇分会为土壤,以三汇文学为苗圃,《三汇文学作品选2017卷》《三汇诗历2019》《三汇的花朵》等书相继出版,向人们诉说着一座小镇的文学实力。尤其是《三汇文学作品选2017》,汇集了43位作者的80篇作品,是三汇有史以来第一部汇集这么多本土作者的文学作品集,也是三汇人写、写三汇的实践“战果”。

“‘三汇文学\’成立这一年半时间,也曾带给很多人焦虑、失望和困惑……因为她压根就不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黄河在2019年元旦献词里这样说道。从最初的鲜有人关注到慢慢步入正轨,“三汇文学”让急功近利的人看不到未来,但是黄河相信,文学创作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自我裂变过程,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漫长而艰辛地创作和自我超越。

“‘三汇文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大家的努力,把三汇先变成文学小镇,再变成文学大镇。小镇,是文学特色、文学生态;大镇是作品大镇,作家的大镇,大师的大镇。”这座小镇的文学梦想能不能实现,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当更多的作者提起笔,用笔触去感知三汇时,小镇散发的光芒肯定不可小视。

□本报记者 姚丹

新闻推荐

盗窃摩托车19辆 两人团伙落网

本报讯(张旭梅记者谭别林)近日,渠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经过缜密侦查,破获系列盗窃摩托车、电动车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追回被...

渠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