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陶俑双眼外凸 极似三星堆青铜像
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2017年7月—2018年3月,为配合金堂十里村一商住项目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施工范围内崖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汉中晚期至两晋时期崖墓90余座,其中的30多座崖墓为成汉时期,并出土丰富随葬器物。
刻有“汉兴”年号的钱币、与三星堆青铜人像造型极其相似的镇墓俑,让考古工作人员联系到浆洗街桓侯巷成汉墓。五胡十六国时期以成都为统治中心、神秘而短暂的成汉政权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现代人面前。
出土的镇墓俑
在中国其他地区其他时代不曾有
金堂十里村崖墓群考古项目领队龚扬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30多座成汉时期崖墓是川内发现成汉时期墓葬最多的一次。墓群出土丰富的随葬器物,达到400余件,主要有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铁器等。考古工作人员在墓葬内发现一批“汉兴”钱币,将这30多座墓葬的年代确定为成汉时期。“汉兴”为成汉创立者李特之孙李寿的年号,“汉兴”钱币正是成汉时期的官方钱币,中国最早以年号命名的钱币。
墓中最让人惊奇的,还应该属出土的一批镇墓俑。记者看到,这些陶俑双眼外凸,呈橄榄形状,头上有角,手中持蛇或锤,舌头外伸。“这直接反映了成汉执政者的宗教信仰情况,当时成汉政权信奉道教。长蛇象征着吐火驱除鬼神,锤子象征着闪电等自然力量。”龚扬民介绍,这种造型的陶俑在中国其他地区、其他时代都不曾有过。成汉俑外形虽然特异,但并不让人陌生,三星堆器物坑中就有类似外形的青铜人像。“镇墓俑对眼睛的强化到了近乎崇拜的地步,这跟三星堆青铜人像相似,而二者的制作年代相差近2000年,这实在让人费解。”龚扬民说。
30多座墓葬提供实物证据
揭开成汉政权神秘面纱
龚扬民介绍,该崖墓群墓葬形制丰富、持续时间较长,是研究东汉晚期至两晋时期四川地区人口迁移、技术发展及丧葬习俗的重要考古材料。“成汉政权作为一个地方政权,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出土的文物非常少,我们对成汉政权的认识大多限于文献,但文献也很少。目前四川地区已发现的成汉墓葬不足10座,随着这30多座墓葬的出土,揭开了一层面纱,我们可以从实物考证成汉政权的经济、政治、生活、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等情况,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成汉政权的模样。”
成汉政权的统治者信奉道教,在治理国家的方式上,也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我们在墓葬群中发现一枚‘军司马印\’,军司马相当于军队参谋,属于比较高的职位,但墓葬中的随葬品与其他墓相比,并无明显不同。成汉政权虽然模仿西晋官制,但等级划分差别并不大,对民众也是减役宽政,这与老庄思想相契合。”龚扬民表示。东汉时期已有模制陶俑,该时期出土的陶俑大多形态多样,惟妙惟肖。龚扬民介绍,这批成汉时期墓葬中的陶俑却是手工捏制,相比之下显得粗糙原始。另一方面,出土的一枚四鸟纹铜镜却属于模制,并相当精美。“这说明,成汉政权的百姓虽然遭遇连年战乱饥荒,部分手工业还是保存完好的。”
本报记者 李雪艳 图片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小知识
成汉政权的建立者李特的祖先原本是“巴西岩渠的賨(cóng)人”(今四川渠县一带),是当时的一个少数民族,后来移居汉中,再迁略阳。西晋战乱不断,民众苦不堪言,被迫逃荒求生。李特随万家流民入汉中、蜀中一带。当时朝廷担心饥民入蜀引发内乱,遣返饥民回原籍,引起饥民反抗,李特成为了流民领袖。成汉政权从公元303年李特攻克成都,到347年为东晋权臣桓温所灭,国祚不过40多年。成汉政权统治区域最大时,包括北达汉中、南至滇北,包括四川全境。而它的统治中心,一直在成都。这个短暂存在的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谜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渠县人社局对任职满一定年限的局机关部分中层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交流数占整个中层干部的44%。同时,由局纪委召开专门会议,对轮岗交流的中层干部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该局要求轮岗交流干...
渠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