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渠县梭罗碥石窟: 巴中南龛造像的“姊妹窟”

达州日报 2017-07-07 10:31 大字

明月寨梭罗碥石窟二龛梭罗碥石窟三、四龛

渠县天子坪沿望(溪)石(梯)向南行至大溪村巴河边上,悬崖峭壁之明月山上,有一座三面绝壁,高出河面150米,修建于“清嘉庆巳未年(1799年)仲春月”的明月寨。

寨顶平面呈长方形,长600米,宽60米,面积3600平方米。现存长20米、高4米、厚2.7米的寨墙,拱形寨门,二重檐歇山式顶,高3.26米、宽1.35米、厚2.7米,拱高2.9米。门额阴刻“众志成城”,边饰回纹,两侧各雕一狮,张嘴向下。顶阴刻“明月寨”三字。寨门门楣浮雕有“二龙戏珠”,祥云朵朵,拱侧雕仙鹤、人物故事、两侧装饰的斗拱。寒门左右两侧一扇形匾各刻“地利”“人和”二字。门柱柱基刻有怪兽,形态怪异。住在此处的王姓老大爷告诉笔者,这儿以前有6户人家居住,基本都姓王,现在只有他老两口住在这儿了,其他人都搬走了。生活好了,老寨子的防贼用处就不起作用了。

穿过明月寨沿河边的高坎向南走500米左右,就有一处四面为绝壁的平台,这就是梭罗寨。只见乱石成堆,看不到寨门。寨子上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人腰齐,这就是过去老百姓躲避土匪暂时的天然场所。站在梭罗寨南面的绝壁上向北眺望,中坝就像一枚巨大的圆翡翠嵌在巴河的上游。崖壁下的巴河岸边,俗称梭罗碥,有着渠县唯一一处现存的唐代雕刻——梭罗碥石窟,这是荔枝道、米仓道上重要文化遗存。梭罗碥摩崖造像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行400米,竹子笼下面:石窟共四龛,刻于一块整石下,可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石从中断为两半,左右各两龛,且逐渐陷入淤泥之中。第一龛为释迦牟尼,趺坐于须弥莲座,释迦牟尼面目清秀,微带笑意,头有螺髻,身着袈裟。两侧浮雕文殊和普贤,体态自然。龛壁右上方有一花瓶饰物。

第二龛亦为释迦牟尼坐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头有螺髻,身着袈裟,左手放膝上,右手微举执一球状物。主像左右两侧各有二侍者和一武士像。整龛除主像外,其余六尊皆为立像,对称协调,保存完好。

第三龛为六手观音,坐于金刚座上,观音头戴花冠,着天衣,身系腰带至膝座下,胸前二手合捧一仙桃,头顶二手左托月亮,右举太阳,并化出二道豪光向左右散射,光末变成祥云;肩上二手平伸,左抓青蛇,右握宝剑。两侧有侍从。

第四龛刻二菩萨像,削发秃顶,身着袈裟,盘腿席地而坐,两手合十于二膝上方。

在梭罗碥石窟所在的农家院子地坝边,左右各立有一根高大石桅杆,底座为八角形,每面刻精美图案。建于清中晚期,为房前石桅杆,原建筑已不存。石桅杆东南至西北向。桅杆采用青砂石雕凿而成,左右分列各一,间距61米,占地面积87.3平方米。桅杆通高11米,由基座、柱础、下端石柱、栌斗、上端石柱五部分组成。柱础八面皆雕刻有龙、狮子、人物等图案八幅。石柱为圆形,由下至上逐渐缩小。

2016年3月11日,国家、省级考古专家团一行30余人到渠县考察。专家从龛内佛像形制特征、衣纹服饰、龛眉及其上花饰分析,认为与巴中南龛造像非常相似,而且是十分流行常见的。巴中同类题材有明确纪年款,为唐中晚期,达州与巴中相邻,因此,山西大学赵瑞民教授断定:“梭罗碥摩崖造像虽无题纪年款,但基本可确定为盛唐或中晚期造像。”专家们认为,梭罗碥摩崖造像对于研究佛教传入四川,特别是在川东北的传播路径以及米仓道、荔枝道古道研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珍贵资料。

新闻推荐

铭记党的光辉历史 学习先进典型事迹 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达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会议召开

达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会议召开

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