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空心村”田地撂荒变“草原” □本报记者 梁约 摄影报道

达州日报 2016-11-04 00:00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梁约 摄影报道

丰乐村荒芜的大片良田

“你们来看看吧,这里的田土到处都是荒起的,好多年都没人种了,太可惜了。”近日,渠县丰乐镇一村民打进达州日报·生活周刊热线18381835777反映,其所在的村因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挣钱,致使村里不少田土已撂荒多年。“以前大家都争着要土地,现在情况全变了。”他担心,“照这样下去以后连吃的都没有了。”

为印证村民说法,近日,记者前往当地进行了实地采访。

现场目击: 成片良田长满杂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说的是草原上的美景,然而,当记者按照村民的指引来到丰乐镇丰乐村时,看到的竟是草原般的“壮景”:齐腰深的茅草以及各种不知名的杂草,将整个山丘、凹地以及原本用来种水稻的庄稼地掩盖得严严实实。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牧草?”面对眼前的“景观”,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断向过路的村民求证。

“哪能啊?这不是人工种植的,全是些杂草。”记者来到丰乐村村民李道前家中了解情况,正在院坝头择菜的他告诉记者,这些被撂荒的土地并非贫瘠之地,也不缺灌溉设施,而是实实在在的良田。在丰乐村7组的一个山头,记者看到一条长长的铁制抽水管直通下面的龙溪河,近30米宽的河道上有一个上世纪中叶修建且至今保持完好的蓄水堤坝。据当地村民讲,修建在河岸的排灌站常年有人看守,就算是天干的年份,成坡的田地都能灌上水。

记者注意到,不仅丰乐,与丰乐相邻的碑岭、茅滩等村均存在面积不等的撂荒地。而这些村从位置上看,紧邻场镇中心,是可耕种的上好之地。

原因探析: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面对上好的肥沃之地弃而不耕,原因在哪儿?光辉村的郁女士道出了其中原由,“我家4口人,父母20多年前就一直在外打工,我和弟弟步入社会后基本上很少回老家,地也就荒了20多年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媒体报道经常提及的“空心村”现象在这里异常突出。丰乐村7组的李道前说,他所在院子里有10来户人家,现在只有他家和院子东头的另一户人在家留守,其他的房屋都是空着的,无人居住。他家也没有种地,一是因为自己年岁已高,过了80岁的年龄;二是现在除了3个儿子每个月给的2000元生活费外,他和老伴每年还有2000多元的农保金,生活上“完全够用了”。

“不种地那吃什么呢?”记者问。李道前笑言,他和老伴平时就只种些蔬菜,米都是买起吃,“到现在至少8年没有种过地了。”

对于眼前大片土地撂荒的情况,碑岭村的李明清颇感无奈,“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全是些老的和小的,种地根本没有那能力,只有荒着。”他说,他所在的组里原来有160多口人,地140多亩,早年间,因人多地少大家都抢着种,现在一个组剩下二三十人,耕种的地30亩不到。

老的老了,少的走了

土地荒芜难题待解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根基,是粮食安全的保证,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然而,记者在丰乐镇看到的土地荒芜现象,其出路何在?

采访中,郁女士说,或许等她哪一天在城里混不下去了,有可能会回到农村将荒地用来栽核桃。不过,这只是“或许”而已。而像李道前、李明清这样长期居住在农村的村民,自己已无力耕种更多的土地,“最多就是把房前屋后的地种了,稍远的,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李明清说,土地撂荒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喂牛的少了,机器能耕种的田地又太少。”

土地荒芜,政府部门是否知情?记者致电丰乐镇了解情况。接听电话的镇政府一谭姓负责人称,他对记者所反映的问题并不知情。“你所见到的,可能是退耕还林用地,或镇上推广的超级稻。”他表示,全镇除水源灌溉条件差的村组存在少量荒芜地以外,基本都是满栽满插,好多地方都引进了业主搞养殖或者种植,其经验做法还得到过县委、县政府的表彰。不过,记者沿途所见,并未发现该负责人说的“退耕”之后的“还林”,也未见超级稻的影子。

【记者手记】

让撂荒土地“活”起来是个难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农耕用地大面积撂荒这一现象不仅丰乐镇独有,达州市的其他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撂荒地。即使偶尔季节性种植,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也只是出于自给自足的需要。与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初期相比,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程度已经大大下降。

据国土资源部2015年的一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有近3000万亩。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导致“空心村”大量出现,农业生产力水平呈下降趋势,土地撂荒严重。

采访中,丰乐镇谭姓负责人说,该镇通过引进业主对500亩土地实行了流转,用以种植超级稻。无疑,这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土地资源。但是各地大量的撂荒地因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灌溉条件缺乏等因素,难以进行土地流转;同时,因受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民缺资金技术、种植意愿等方面制约,调整种植结构也不是一件易事。看来,做好农村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让撂荒的土地“活”起来以发挥最大效益,这无疑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新闻推荐

分类实施就业技能培训 渠县助力贫困群体就业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渠县多举措狠抓贫困群体就业工作,目前共开展分类实施就业技能培训1132人次、创业培训380人次、“职业技能+创业”培训1512人次。该县通过入户调查,建立贫困家庭劳动者...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