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渠县耍锣鼓”锣鼓声声

达州日报 2016-09-26 00:00 大字

肖全在进行司鼓表演

□本报记者 徐冬 摄影报道

“咚咚锵,咚咚锵……” 渠县土溪镇一间民居内,省级非遗“渠县耍锣鼓”传承人肖全在进行司鼓表演,清脆悦耳的鼓声时而如流云般舒缓,时而如春雷般急促……

现年68岁的肖全“打耍锣”已有50多个年头。“我初中毕业后,在土溪公社搞宣传。在一次丧礼的道场上,恰巧见识了耍锣鼓,当时觉得很热闹、很好听,就决定拜师学艺。”据肖全介绍,渠县耍锣鼓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开始萌芽,后经自发式、家族式传承一直延续至今。“耍锣鼓关键在于一个‘耍\’字,它是劳动群众在做活路之余创造出的一种愉悦人心的民间艺术形式。”

“要想表演好耍锣鼓,首先必须熟记曲牌。”据了解,目前渠县耍锣鼓已收集相关曲牌130余个,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变化无穷。热闹欢快的有《过街》《闹店》等;诙谐搞笑的有《鸡啄米》《鼓牛风》《燕拍翅》《鬼扯脚》《懒婆娘翻身》等;庄严凝重的有《朝山》《上天梯》等。“很多曲牌采用了拟声手法。像《老鼠钻洞》,在表演过程中,锣鼓就会打击出‘吱吱吱吱\’之类的老鼠‘叫声\’。”

“一场完整的耍锣鼓表演,通常需要鼓、大锣、钹、包锣、大小马锣等乐器的配合,有时为了进一步烘托气氛,还会配以唢呐。”肖全告诉记者,为保证打击效果,每一种乐器的材质都是有讲究的。“像鼓,一般为木质篾箍、牛皮蒙面、双鼓槌,高、直径都在20厘米左右。”此外,每件乐器在演奏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鼓打全面”,自始至终点点俱到,担负指挥、统领的责任;大锣“逗硬”,音响敞亮,协助鼓手压阵;“镲子”见机行事,“填空嵌花”,即使错打一、二也不碍事。此外,“包锣显点”、“马锣同行”,节奏感很强。“在具体表演中,锣鼓打法灵活多变,有顺、倒、兼、合、顺兼、倒兼、顺合、倒合等,每种打法又分一、二、三换。一个曲牌可打出20余个乐段,极富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渠县耍锣鼓非常兴盛。”据肖全回忆,当时在渠县土溪镇、临巴镇一带,几乎每个村都有两套耍锣鼓表演班子。“每到节庆日或婚丧嫁娶时,各村的耍锣鼓表演此起彼伏,阵阵锣鼓响彻云霄,热闹非凡。”进入新世纪,受现代文化的影响,耍锣鼓的生存空间正日益式微。“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个没有兴趣,而玩锣鼓的人年龄越来越大,很多都已经不在了。”对于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肖全流露出深深的隐忧。不过,同时让他倍感欣慰的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渠县耍锣鼓的传承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重新收集了曲牌,把每个曲牌的表演过程录制成光盘;各乡镇还成立、巩固了‘耍锣鼓\’协会,并专门组织了一批年轻人学习耍锣技艺。”在肖全看来,渠县耍锣鼓是研究宕渠大地民间风土人情的活态史料,是民间音乐的一颗璀璨明珠,“我真心希望它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新闻推荐

渠县大幅提升科技奖励力度

本报讯9月14日,2015年度达州市科技进步奖评选揭晓,渠县有7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川东铸石完成的“环保型碱性颗粒钢包覆盖剂研究”获得达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三维目标训练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习...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