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61户摘掉了“贫困帽” ——渠县有庆镇云岭村“第一书记”文兵的扶贫故事

达州日报 2016-02-22 22:35 大字

[摘要]——渠县有庆镇云岭村“第一书记”文兵的扶贫故事

新春佳节,渠县有庆镇云岭村新开的“逍遥农庄”农家乐停满了从城里开来的小轿车,熙熙攘攘的游客给这个沉寂的小山村带来几分热闹与活力。

该村是渠县人武部扶贫工作的联系点。自2015年开展***驻村帮扶以来,渠县人武部副营职干事文兵回到阔别18年的家乡有庆镇,到云岭村担任“第一书记”。修公路、建山坪塘、清排水渠、建提灌站、引业主,文兵每件事都干得漂亮。2015年,云岭村共有61户179人摘掉了“贫困帽”。

走遍田间地头,进百家门问百家情

云岭村由原云秀村和画眉村合并而成,全村1282户5383人,幅员面积5.34平方公里,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2015年,文兵被选派到该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驻村后,文兵深深地认识到,要想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必须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吃”透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于是,他不惜利用休息时间走村串户,与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普通群众深入交流,了解村情;召开村支两委、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座谈会,掌握村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经过半个月的调查走访,一个发展规划在文兵脑海中形成:第一步,要做到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好档案和台账;第二步,解决出行难、用电难、用水难等问题;第三步,发展优质生态大米。

由于村委会办公条件简陋,既没有电脑,更没有懂电脑的人才,建立帮扶台账异常困难,文兵就把原来县人武部办公室的电脑、打印机通通搬了过来。为尽快整理好第一手材料,他天天熬夜加班。整整两周时间过去了,一本本***台帐、上千张联系卡集结成册。村支书魏太祥赞叹道:“这小伙子工作吃苦,认真务实,思路清晰,做事有规划。”

修路建塘通水渠,实实在在做群众受益的事

云岭村有200多亩果园,以前通往果园的机耕路坑洼不平,一下雨就泥泞难走,汽车开不进来,导致果园里收获的枇杷、桃子等水果无法及时运出销售。

要想富,先修路。文兵迅速向县人武部领导汇报。县人武部高度重视,随即下拨20万元资金到云岭村。规划线路、调整土地、联系材料……文兵成天驻在村里忙得没有空闲。没多久,几条崭新的水泥路像一条条白色的玉带将整个村子围绕。

“文书记真是有办法,我们盼了很久的事情终于解决了。”村里60岁的老人唐明淑告诉记者:“修路时有了纠纷,文书记第一个站出来调解;修路的水泥标号不符合要求,文书记第一个喊停工重来……”

云岭村上游有一个水库,但由于水库的水渠年久失修,导致云岭村虽紧邻水库却缺水,而这也成为该村产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用水难问题,文兵向县人武部申请组织了100多名民兵到云岭村疏浚水渠,又向县人武部争取资金16万元,整修了全村的山坪塘、提灌站。

发展生态种养业,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

以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以‘输血\’式帮扶促进‘造血\’式发展”。这是文兵的又一步打算。

经多方打听,文兵成功引来外地业主唐小兵,在云岭村投入一百多万建立生态种养殖基地,发展鱼虾养殖和猕猴桃种植。“生意还不错,事实证明,当初文书记让我来投资是正确的。”唐小兵笑着对记者说。

水渠疏浚了、堰塘建好了,文兵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又争取到市农科所在村里建优质水稻培育基地。“既有市农科所的技术指导,又有生态种养殖基地的示范带动,我们对发展优质生态大米很有信心。”村民们纷纷告诉记者。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建老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扩建村卫生院,让云岭村的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谈及云岭村未来发展,文兵信心满怀地说。

□文/图 徐燕 特约记者 吴涛

新闻推荐

渠县地税局 启动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

启动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

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