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黄师傅理发坚持干了30年
黄师傅正在给客人理发今年春节,又要陪老婆到岳父家过年,身为独子的记者一开始是拒绝的、挣扎的,但转念一想,牺牲一个春节,换来老婆的一年相守,其实蛮赚的。于是,欣然前往。
2月6日下午3时许,三江都市报记者一行抵达达州市渠县清溪场镇,集市上人潮涌动。
在一个名叫赛公桥的桥头上,保留着一个传统的剃头摊点。待客人坐定后,一位头戴鸭舌帽、嘴含棒棒糖的剃头匠,先用梳子把头发梳顺,接着用电推子推,再用剪刀整理,随后又挥舞修面刀修,10分钟后,客人原本凌乱的头发和“邋遢”的面庞,变得有型和整洁。一旁,五六位老人坐在凳子上,一边闲聊,一边排队等候。
记者上前打听,剃头匠名叫黄发荣,今年67岁,是渠县清溪场镇协林村五组人。黄师傅说,他年轻时当过石匠、打过零工,37岁那年回乡开始从事现在的职业,没想到一干就是整整30年。
“一开始,剃头加上修面,才5分钱一个人,后来慢慢涨到1角、2角……这两年一直保持在5元一个人。”黄师傅说,从前,老人、年轻人、小孩,都是他的顾客;现在,受新兴理发店冲击,前来剃头修面的,几乎都是老人。
“黄师傅的手艺好,而且收费低,我们这些留守农村的老人消费得起,希望黄师傅一直干下去!”刚刚理了头、修完面的郭光荣说。
当天下午5时,黄师傅清点了一下一天的收获:30个人理发,收入150元。“其实,过不过年,生意都差不多。毕竟来理发的都是老年人!”黄师傅说,由于隔两天才逢场(市集),每个月只能工作10天,一个月大概能挣1500元。对于67岁的老人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只要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记者 刘平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廖亚飞记者曾实)进入主汛期以来,渠县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思想,建立防汛网络体系、严格值班制度,全县明确汛期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加强值班防守,密切关注天气和雨情、水情变化,保证通...
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